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6年12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写了 69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3 个喜欢

Again Razr

Moto Z系列引领未来

文/ 汤锅
前言 往回倒转12个年头,正是Moto风生水起的那一年——2004年Moto正式推出第一款超薄手机Moto V3,时尚的刀锋式超薄外形掀起了手机界的一股全新潮流——Moto Razr,这股由Moto引领的纤薄潮流为其揽获了不少的忠实粉丝,这一过就是12年。虽然,在这12年中Moto经历了很多手机厂商没有经历过的大起大落,但正是这种经历让Moto在回归中国市场和纳入联想大家族之后,为我们带来了有别于万千“机海”的别样风采,这其中除了那帮对于Moto手机设计近乎痴迷的工程师以外,联想也为Moto注入了一些不一样的细节。就在今年9月,Moto在联想的带领下,一改以往的“手感为王”设计理念,把多年前的视觉美学——刀锋设计运用到了全新一代Moto Z系列之上,全新的Moto Z系列模块化智能手机,除了树立“定义模块化手机”理念,刀锋要素再度被复刻在Moto Z之上,实现了联想想要的那份视觉冲击力。那么,流淌着刀锋之血的Moto Z系列模块化智能手机,有着怎样的设计故事呢?

有刀锋有态度

Moto V3也好,Moto L7也罢,那都是往日的经典,我们不能总在回忆中度日。对于Moto而言,曾经一度失去了“Razr”精神的Moto让世人觉得这样的产品一点都不Moto,好在时下Moto Z系列正式到来,一份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又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熟悉的是Moto Z的5.2mm纤薄机身勾起了我们往日对于“Razr”的迷恋,这刀锋版的设计元素再度得到复刻,对于广大消费者和Moto粉丝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至于陌生的则是那全新的“定义模块化手机”理念,这份曾经由Moto提出的智能手机模块化的创意设计,在后期谷歌的研发之中迟迟没有量产,转了一圈在联想手中实现了量产,并对外发布。

对Moto Z来讲,其流淌的“Razr”血液不仅限于纤薄的机身,更多的是Moto对于设计和做工的诠释,首先是Moto Z的边框设计,它采用了7000系列铝合金一体化边框,Moto为了保证它的一体完整性,只保留了Type-C、SIM卡槽、降噪孔三处开孔设计,3.5mm耳机孔和扬声器开孔均未保留;其次,是Moto Z背部的设计,考虑到纤薄机身的缘故,设计师采用了超高强度的波纹钢材,一方面是为了平衡边框的金属一体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模块可以更好的吸附在背部,上下两端则是采用了康宁玻璃材质,整机抗摔性再度得到提升;最后,就是智能手机界内“摄像头突起”的现象,在Moto Z系列上反而得到了美学的提升,联想团队不仅赋予Moto Z系列突起的摄像头模块,更是将闪光灯集成其中,一个像“饼干”一样的模块反倒显得更为协调,似乎是在强调Moto Z的拍照性能,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这份“凸起感”,来一份Moto推出的摩范-背壳模块即可完美和谐这份突起,而且还能带来那份熟悉的爱不释手的极致手感。当然,这个突起“饼干”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各种模块提供定位固定,让Moto Mods模块更便捷地完成机身对齐、更牢靠地和机身固定。大家知道,磁铁吸附在一起的时候硬掰开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通过左右扭转再打开就轻松得多,所以这样摩磁吸附的模块不会轻易的左右摇摆而脱落,这也是工程师的严谨与设计师的灵感碰撞融合的典范。

除此之外,Moto Z系列还有一个极具辨识度的设计点,就是首例方形指纹模块,这个模块位于机器正下方,采用了非按压力解决方案,之所以采用方形的外形,一方面考虑是不想走iPhone的圆形指纹按键之路,另一方面则是不想采用长条这种占用内部空间的设计,毕竟Moto Z就是要“薄”出精彩,薄出不一样的设计,据说当时因为这个设计,联想高层和产品工程师之间的讨论非常频繁。

 

有模块有个性

“定义模块化手机”是Moto Z官方Slogan的一部分,也是Moto为大众消费者带来的一份全新体验,这不仅限于Moto Mods硬件本身,更多的还是Moto Z和Moto Mods搭载后的一个使用体验的提升与改变。就如同Moto所说:啪嗒一声,任性变身。这里所说的“啪嗒”是Moto Mods的装载过程,即通过Moto Z背部的两排磁吸式触点和一条磁吸带,当相应的Moto Mods扣在上面的时候,就会瞬间吸附并通电识别,然后Moto Z的主屏幕就会弹出相应的“模块设置向导”,完成设置后相应的Moto Mods功能就可以正常使用并实现Moto Z的变身。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现如今的Moto Z系列可以实现这样的一个“变身”过程,Moto官方还表示在未来Moto Mods也将适用于之后的新产品,也就是说Moto Mods并不是Moto Z系列的专属特性,而是由Moto Z引领的一个全新趋势,开启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手机方向,相信在Moto Z系列和众多Moto Mods的配合下能够让大众消费者加入到其中,然后壮大这个个性的群体,为当下智能手机圈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除此之外,在未来Moto还会和更多的厂商联合研发出更为丰富的Moto Mods,这里除了丰富消费者的体验,还可以让消费者在升级Moto手机之后,使其所购入的Moto Mods不会被淘汰,而是和相应的新产品组合,再次提升使用体验。当然,如果能有更多的厂商加上对Moto Mods的适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将大幅度得到降低,产品的迭代也不会像当下这样频繁,茫茫机海的问题或许能有一个很好的缓解。在线下,Moto Z系列进行销售的时刻,有很多实体店销售反应,很多消费者愿意在购买一台产品后再花一定金额购买至少一个Moto Mods配件,这不仅是因为对Moto Mods的好奇心,更多的还是想发挥产品的更多潜力,这个和联想起初的预估很相似,至少消费者现在愿意为这样的方式买单。

 

有大小有不同

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对于带有“大”字标签的手机偏爱有加,比如事关屏幕尺寸方面,尤其是5.5英寸这个曾经“巨大”的尺寸,现在已经成为了诸多手机厂商的标配,一大一小双旗舰的策略很多厂商都运用的很成熟;又或者是大容量电池方面,在智能手机性能过剩的当下,和功耗息息相关的就是手机的电池容量,所以在每一场手机发布会上除了分享硬件性能,电池容量早已成为固定内容。而Moto Z对于这个“大”的理解较为不同,在屏幕大小方面,Moto 把5.5英寸这个经典尺寸双双搭载到了Moto Z和Moto Z Play两台产品之上,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不会存在大小屏幕选择困难的问题;至于电池容量方面,Moto则赋予了Moto Z和Moto Z Play两台产品明显的差异化,前者内置2600mAh容量的电池,后者内置3510mAh容量的电池,将近1000mAh的电池容量差异,让Moto Z Play拥有了36小时超长续航的头衔,而且两者都支持TurboPower涡轮快充,Moto Z Play更是支持功率高达15W的快速充电技术,不过因为电池容量的增加,Moto Z Play的厚度还是略有加厚的,好在这个增加仅为1.8mm,同时长度宽度方面均增加了1.1mm,从这个数据上来看,Moto对于产品的苛刻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尺寸增加,却带来了将近1000mAh的电池容量提升,这对续航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为其买单肯定是毫无疑问的,而且Moto Z Play同样支持Moto Mods。

 

写在最后

外有经典刀锋设计,更有丰富模块搭配,还有大小容量电池,Moto Z系列的出现为智能手机圈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血液,万千机海的超低辨识度正在迎来改变。设想,如果Moto Z延续此前的风格,走老套的“手感为王”之路,现在应该不会引起这样的关注度,好在产品研发期间,联想不断为其注入了自己的一些新方法,才带来了全新的Moto Z系列。通过奇特的模块化特性,Moto Z系列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具个性的全新选择,告别了单一化的常规智能手机,让其通过特性感受个性,提前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智能手机,这就是Moto通过自己的设计理念引领的模块化手机的未来。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