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07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299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5 个喜欢

阿里百联联姻,前途未卜的新零售

文/ 黄成 图/ 了然
前言 2月20日,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和百联集团就“新零售、新消费和新未来”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全业态融合、技术研发、会员体系、供应链整合、支付以及物流六大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在马云的概念里,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线上是指云平台,线下是指销售门店或生产商,新物流消灭库存,减少囤货量。线上线下真的可以融合吗?

自由恋爱,两大巨头神秘牵手

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此次与百联集团的联姻更是在业界激起巨大波澜。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不仅提到“阿里巴巴几年后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还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观点,并表示它们将对未来产生方方面面的冲击。此言一出,众人皆知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必然会与某家零售业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然而,无论媒体和自媒体怎么捕风捉影,阿里开展新零售的联姻对象始终扑朔迷离。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坊间流传阿里的联姻对象是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但双方纷纷扬扬地传了几个月绯闻之后,业界在“婚礼”当天才知道“新娘”不是高鑫零售,而是来自上海的“白富美”——百联集团。在发布会上,马云郑重表示,“我自己参加集团内部的商业合作挺少,但这次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是阿里启动新零售的元年,而新零售的第一站,就在上海,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百联。”他还不无幽默地声称,“双方属于自由恋爱,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缺少的一块。”

 

尽管外界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阿里的合作对象是谁,但是阿里与百联的接洽早就已经开始。马云透露,过去8个月里,阿里集团CEO张勇每个周末都会和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在上海的茶室讨论战略合作的事宜。更早之前,在上一任百联集团董事长陈晓宏在任时,阿里就已频频向百联抛出过战略合作的“绣球”。这样的合作力度和重视程度,在阿里的合作历史上也不多见。阿里如此谨慎又如此坚定地选择了百联和上海,足可见阿里高层对整个新零售业态打开局面的设计有着深入的思考。

 

事实上,双方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分头试水新零售。百联集团在叶永明2015年上台后,明显加快了互联网转型步伐,2016年正式上线“i百联”全渠道平台,下属多家旗舰门店也相继完成转型。充分融合线上线下、同时依托领先技术驱动,提供全新全面体验模式成为百联集团的战略目标。这与阿里在2016年10月首倡的新零售战略不谋而合。

 

与百联相比,阿里的布局时间更早。2014年,阿里战略入股银泰商业,开启百货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融合探索;2015年,阿里上线“喵街”,同时以283亿人民币入股苏宁,探索数码家电领域全渠道融合;2016年,阿里入股三江购物,布局超市领域。同时,还在内部秘密试水自营模式超市“盒马鲜生”,以及淘宝便利店项目;2017年,阿里启动银泰私有化,试图将新零售全面提速。

 

双方的新零售尝试都还没有走通,加上双方的新零售战略不谋而合,合作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如今的合作,可谓共同道路上的会师。

嫁妆丰厚,当事双方各取所需

2月21日,在宣布与阿里合作之后的第二天,百联股份早盘大幅高开,随后再度涨停,这是继2月20日放量涨停之后的再度涨停。此外,永辉超市和中央商场等零售概念股也大幅上涨。毫无疑问,这场豪门联姻被资本市场广泛看好。这也不难理解,毕竟牵手双方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排得上号的企业。

 

阿里的实力自不必说,随意摆出一个头衔都能大杀四方。而百联集团虽然在互联网江湖里名声不显,但其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与阿里也算门当户对。该集团是由原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挂牌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300亿元人民币,集团基本涵盖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全部经营业态,直接和间接控股百联股份、物贸股份、友谊股份、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等5家上市公司,经营网点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7000家门店,从业人员达25万。

 

众所周知,上海市场是中国零售业最具有活力,购买力和市场辐射力最强的区域市场之一。尤其是在电商近期发力的新品类,如生鲜和低毛利润的快消品领域,上海市场就是主力市场,是近期市场竞争所必需攻下的区域市场。另一方面,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年轻单身人口的比重也较高,按国外发达市场经验来看,单身人口达到一定比重才会迎来生鲜电商的集中发展期。

 

百联集团的线下门店绝大部分都分布于上海,是上海市场体量、影响力最大的线下零售商。尤为重要的是,百联集团在上海拥有一个10万平米体量的全渠道中央仓。从体量上看,相当于京东上海的“亚洲一号”(一期)。由于在上海很难再获得大体量物流用地审批,加上相关成本已被大幅推高。对于阿里来说,这无疑是百联集团手中最好的“嫁妆”。

 

拥有这种大体量的仓配资源,意味着对区域内市场的更好掌控。它能让零售商掌握商品流向,支撑新店落地开设,对商品毛利拥有更大掌控力,同时杜绝缺断货情况发生,打造更具价值的用户体验。很多零售企业进入不了上海,部分原因也是缺乏仓配等基础设施支撑。百联集团在上海的中央仓,以及过万平米体量的门店仓,能一定程度支撑阿里的上海攻势,有利于双方的业态创新尝试。

 

从竞争角度看,与百联的合作可能是阿里应对竞争的一记杀招。此前,京东收购根植于上海市场的“1号店”,无疑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据悉,阿里在2014年也曾就收购“1号店”提出过一份报价,当时报价的估值水平甚至高于京东对“1号店”的估值,但沃尔玛并没有选择出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当时阿里能成功收购“1号店”,京东的商超业务可能“过不了长江”。

 

马云认为,阿里拥有足够大的线上零售市场,而涵盖百货、超市、便利店和购物中心等线下零售业态的百联集团拥有足够大的线下市场,双方的合作可以形成完美的互补。“上海是桥头堡,杭州是后花园,上海杭州本来就是一家。我是杭州人,张勇是上海人,我们很有幸福感。”对于京东来说,马云口中的“幸福感”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蜜月过后,新零售的未来难料

“现在实体零售难做,阿里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阿里向我抛出橄榄枝,能叫我不动心吗?”这是叶永明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而张勇则表示,阿里选择的合作伙伴绝对不只是在二级市场为了短期的市场收益,或者说叫搭上资本热潮,或以炒概念为目的的合作伙伴,阿里坚决不会跟这样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表面上看起来,阿里和百联都是对方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牵手对象,彼此都很满意这个结果,张勇甚至豪气万千地表示,“上海是全国商业中心,百联集团是零售全业态集大成者。各方共同探索新零售,意味着未来商业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不存在虚拟实体之别,这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的确,传统零售商迫切转型之际,互联网公司也在渴求实体合作伙伴。2017年开年以来,国内电商动作频频,此前就有沃尔玛再次增持京东之事,如今阿里与百联牵手成功,最近也传出苏宁与大润发要“在一起”的消息。曾经势同水火的线上线下企业,纷纷和解、选择联姻。不管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商,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合作则是双方共同的需求。然而,对于这种被马云命名为“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很多人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是与阿里合作的百联集团的子公司百联股份都表示,“新零售”商业模式存在不确定性。

 

阿里是从杭州起家、美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百联集团则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两家背景完全不同的公司合作能否顺利?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层文化的不同将为两者的合作带来挑战,传统零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话语体系都不一样,需要既懂传统零售又懂互联网的人。双方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一两年内基本看不到回报,这对双方的领导智慧是巨大的挑战。

 

另外,双方合作的目的也可能不同,阿里希望获得更多数据,而百联希望提高效率、精准运营和节省成本,也希望借阿里带来更大客流量。而问题在于,阿里流量能否精准导流到百联的体系内,能否驱动双方团队配合业务执行,双方业务如何协同,这些都存在挑战。业务协同的复杂性可能不亚于真正的流程战斗,很多运营思维、方法会发生深刻变化,对阿里和百联都是挑战,是思维层面的变革,很多东西要推倒重来。

 

写在最后

百联丰富的业态有望同阿里在多个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而随着新零售理念在中国商业最繁荣的上海落地,阿里也完成了在中国传统商业中心“长三角”的战略布局。目前看来,双方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双方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