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8年04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95 篇文章,被 0 人关注,获得了 0 个喜欢

无人驾驶“上路”

国内首批牌照落户

文/ 周丁 图/ 周丁
前言 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生活,无人驾驶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席卷全球的今天,无人驾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下一个关注的焦点。当大众还努力尝试着将无人和汽车驾驶两个词语关联在一起,好奇海外无人驾驶产品及应用时,我国无人驾驶已然“上路”,随着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的发放,一场全新的变革近在眼前!

上海抢发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情景,然而,这一展示随后让交警介入调查并引发了媒体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追问和有关无人驾驶路测规范的讨论。

 

2017年百度无人驾驶的小插曲却让整个市场对无人驾驶的认知更进一步,而今年3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开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发放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让无人驾驶测试有法可依,规范化的大环境显然有助于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提速。

 

 

《办法》指出,根据第三方机构测试试验和专家组评审,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审核通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获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资格。

 从媒体曝光的号牌照片看,这批特殊的号牌在车牌号后有一个“试”字,上方标注着“上还是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办法》还明确了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申请条件,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具体要求条件。类似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到驾驶人应具有50小时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等等细节,让无人驾驶整个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厚积薄发的抢先

上海抢先颁发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并非偶然,其在整个无人驾驶产业链耕耘已久,早在2015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就在国内首个被授予“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并首次公布了"无人驾驶汽车城"的总体规划,随后的2016年,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启动,而到了2017年,上海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正式运营。

 

除了上面这些意义重大的无人驾驶领域事件外,上海本身云集了大量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车企、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移动运营商等无人驾驶相关领域企业机构,有助于无人驾驶产业的推动和发展。事实上,上海不仅仅有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角色,从80年代开始,汽车就成为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更一直都是上海最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从上海牌轿车到全民皆知的桑塔纳,上汽集团的崛起见证了上海汽车产业的成长,而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的时期,上海嘉定2011年就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示范区,上海在汽车工业的布局相当不错,而这一次牌照的抢先颁发,同样离不开整个产业集群的争夺。

 

抢先背后的产业集群争夺

抢先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不仅仅让上海成为无人驾驶领域关注的焦点,拥有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更重要但是让上海在可预见的无人驾驶产业争夺中占据先机。

 

无人驾驶是汽车工业与科技产业两大体系的融合产物,看似传统的汽车工业体系却往往代表整个社会工业技术发展的高度,本身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制造业基础和资金、资源方面的庞大实力。扶持并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足以带动整个城市甚至国家工业GDP的成长,而无人驾驶涉及的Ai、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等,无疑不是科技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拥有极为可观的潜力。

 

通过引进并扶持无人驾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足以为城市和国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科技领域相关企业及产品的成长,无人驾驶背后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等领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少不了AI的影子

牌照的背后是产业链的争夺与城市甚至国家战略意志的体现,无人驾驶背后牵扯的汽车与科技细分行业都相当庞大,方面面面的合力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成长,而在这些细分产业或行业背后,或多或少都能见到AI的影子。

 

随着汽车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结合,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品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汽车“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将与汽车产品深度融合。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之一,汽车业内企业研发加大,叠加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助力,智能驾驶的进程会不断加快。

 

人们对驾驶安全性、娱乐性、高效性的需求更是加速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到来。当前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交融发展正成为百度、谷歌、特斯拉等“兵家”争抢之地,也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打造我国汽车强国的重要方向。

 

加速到来的智能驾驶

无人的背后其实是智能的成长,拥有足够智慧的汽车驾驶系统能够“替代”传统驾驶员的存在,无人驾驶的发展阶段实质上也是智能驾驶程度的发展过程。《中国制造2025》则将自动驾驶技术划分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四大阶段。除对整体行业发展进行规划外,201817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愿景。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人---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

 

从智能汽车发展战略的“三步走”可见,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线清晰,明确的时间表加速了整个产业各企业的发展,更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的崛起。

 

崛起中的产业集群

自动驾驶技术分为自主式和协同式两类,自主式是基于先进的车载传感装置和控制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汽车对车身自主控制的智能汽车。协同式是集成信息通信、车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与环境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交互的智能汽车。虽然技术路线不同,自主式及协同式的最终目标均是能实现对汽车自主控制的智能汽车,而且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配合,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无人驾驶在全球各国都是以高科技产业的身份存在的,中国无人驾驶的“起跑线”与欧美差距并不是太大。相反,中国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应用上还有着一定基础和优势,加上我国过去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市场规模优势,有助于整个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快速成长。 

无人驾驶产业链大致可分为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以及运营和服务提供商等几个大的分支,传统的汽车制造产业链中,整车厂作为总承包商,占有了最多的利润,各级供应商利润递减。而在无人驾驶实现的未来,应用智能驾驶平台的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差异无限缩小。科技企业跨界造车体现了整个产业的成长与成熟,而且类似电子地图、车载娱乐、通信等服务型应用的进入,会进一步推动科技厂商与汽车厂商的融合。

 

产业链的融合与重构

无人驾驶让科技厂商同汽车厂商的融合成为必然,而在融合的同时,科技厂商的互联网基因也渐渐对整个产业链完成了重构。

 

在互联网时代,渠道为王。单纯的没有技术优势的硬件制造很难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出行服务商成为直接获取每公里收入的渠道,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由于技术优势获得运维利收入,主机厂的地位被弱化。以往汽车企业通过4S店的设定完成对可持续服务盈利的追求,而互联网厂商的进入,却让在线视频、地图导航等出行服务成为持续盈利新的增长点。

 

除整个汽车产业的重构外,运营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当前商用进度较快的无人卡车为例,“无人驾驶货车跑300单”收回成本的数据或许有些理想化,但无人驾驶产生的经济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物流企业从接单到运输再到结款等环节都会因为无人驾驶服务的渗透而改变。 

随着总体盈利规模的降低,传统以硬件销售为主的企业在整个无人驾驶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会逐渐降低,而拥有大数据和用户流量,主打出行服务的科技企业或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绕不开的安全问题

当人们放弃对汽车的控制权时,驾车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吗?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及产品备受大众关注的,还有偶尔发生的无人驾驶事故。

 

单从产品和技术看,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主要在于多元感知、ADAS主动安全辅助系统以及V2X车联网技术。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主要采用摄像头以及雷达,而安全的系统是将不同雷达和摄像头进行组合。同时,V2X车联网技术能够保证汽车随时处在和周围环境紧密沟通过程中,通过保证汽车和整体基础设施的通信来确保安全驾驶环境。而在高度自动驾驶阶段,驾驶员才能将包括安全功能在内的整车控制交给汽车。

 没有了疲劳、误判以及各种人类情绪的干扰,无人驾驶理论上应该比人类驾驶更为安全。而在多个机构的研究数据报告种也表明,当前无人驾驶的水平已经高于人类,或许依旧无法避免车祸的发生,但随着整个交通智能化进程的展开,无人驾驶安全性也会随之提升。

 

争相卡位的科技巨头们

对于无人驾驶这样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足以让全球科技巨头为之躁动。当Google(现在叫Alphabet)在2009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时,它并没有竞争对手,由其拆分出的Waymo2009年开始就不断在美国展开路测,而Uber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虽然同Google纠缠不清,但其独特的互联网服务商角色,另其在无人驾驶运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风向标的特斯拉也是无人驾驶坚定的拥护者,早在去年,特斯拉声称“包括Model 3在内,目前工厂在产的特斯拉汽车都将全部配备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capability)的硬件”。此外,关于苹果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新闻也从未间断过。

 

而国内企业同样对无人驾驶领域积极布局,除人们熟悉的百度无人汽车外,景驰科技、Momenta等创业企业也积极布局无人驾驶相关产业链。作为一个高景气且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各企业都有机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编辑点评

无人驾驶并非单以汽车产业存在,其应用和推广需要以智能交通甚至智能城市为依托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迭,让智能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交通工具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三个层面组成的城市交通背后需要5G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技术支持,而随着智能交通的成长和成熟,城市智能化也将成为下一个趋势。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