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8年05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494 篇文章,被 2 人关注,获得了 9 个喜欢

新PC!

在自我颠覆中重生

文/ 王健鹏
前言 PC产业近年来的衰退是有目共睹的,持续走弱的市场消费数据加上乃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压力,“PC已死”的舆论甚嚣尘上。实际上,对于PC这样一个经历了超过70年发展时间的成熟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加上内部的新旧交替,市场总体的低迷并非不可预料,而技术的更迭升级加上企业的转型,另一个全新的PC时代正悄然降临。

P1:8代酷睿发布

 

8代酷睿发布奠定新PC基础

创新缔造未来,新PC的出现需要众多科技创新的推动,而作为PC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的Intel,其最新第8代酷睿处理器的全面登场,为新PC的出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再挤牙膏的Intel

2017年以前,Intel在个人消费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无论是桌面还是移动市场,Intel大多数时候的对手尴尬地是自己而已。高处不胜寒的Intel每一次产品升级的目标变成了“打败自己”,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好、技术限制也罢,Intel过去多次处理器升级换代时,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每次只有一点,以至于用户打趣“五年前的一代i5 i7,放在现在依然主流水平”。

 

然而,面对老对手AMD2017年的爆发式成长以及PC市场整体持续低迷,Intel终于在第八代酷睿上一改往日“挤牙膏”式性能提升,其率先发布的4U系列第8代酷睿处理器全部在硬件上提升到了4核心8线程,并且让将三级缓存也进行了翻倍,以至于性能上相比7代酷睿提升了40%,对比五年前的PC提升了两倍。

 

性能的大幅提升,让人们渐渐意识到“新PC”时代的来临。强大的性能为PC应用性提供有力支持,核心与线程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常多任务同步应用的需求。四核成为第8代酷睿处理器门槛的同时,酷睿i5的大变化是从四核四线程变成了四核八线程;而i7的最大变化则是从四核八线程变成了六核十二线程,而且为满足人们高强度应用需求,第8代酷睿处理器睿频都是有一定提升的。

 

//插图 P1-8代酷睿性能提升

 

提升核心数量与睿频频率的同时,第8代酷睿三级缓存同样进行了升级。以酷睿i7家族为例,桌面级由此前的8MB提升为12MB,移动级低电压处理器由此前的4MB提升为8MB。这样的改变可以有效降低内存延迟,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最终表现在应用端就是游戏应用流畅度的提升。

 

PC轻薄化的有力支持者

8代酷睿整体性能近乎“飞跃”般的提升,而这些性能参数的变化,少不了制程工艺的支持。实际上,第8代酷睿处理器延续14nm制程工艺的做法受到不少玩家质疑,毕竟Intel14nm这个节点上已经“挤”了三年牙膏,但从最终处理器效能及体积等多方面细节的变化去观察会发现,第8代酷睿处理器使用的14nm++工艺相比2015年时期的14nm工艺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

 

Intel第二代超微缩技术为14nm制程工艺,以及即将到来的10nm制程工艺带来了更高密度的晶体管集成。同时,二者之间的微缩系数也实现了突破,由原来的0.62转变为0.4310nm制程工艺将带来更小体积的芯片。

 

//插图 P1-8代酷睿制程工艺

 

与此同时,14nm制程工艺使得芯片体积由22nm时代的38.4平方毫米缩减到23.8平方毫米,但晶体管密度却提升了一倍(22nm15.3MTr/平方毫米<百万晶体管/平方毫米>14nm37.5MTr/平方毫米)。即将到来的10nm制程工艺芯片体积缩减到14.8平方毫米,但每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超过1亿个(100.8MTr/平方毫米)。这就是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在核心增加、性能提升的情况下,为何能够保证处理器芯片体积依然能够缩减的根源所在。

 

而这样的缩减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PCB板面积与厚度的缩减,对于以笔记本为代表的移动PC或追求轻薄化的Mini PC而言,整机厚度与重量都将变得可控。显然,轻薄将继续成为新一代PC的标签。

 

带动的是一个生态的变化

Intel第8代酷睿对于新PC的出现有着极强推动作用,这里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和外观设计的改变,而在于对整个硬件生态的影响。

 

存储的变化是Intel8代酷睿处理器重点推进的,傲腾内存也是Intel从第7代酷睿开始就布局新生态。傲腾内存是一种基于3D Xpoint存储介质而打造的、帮助硬盘提升速度的缓存设备,它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经济实用地办法提升PC存储性能。

 

//插图 P1-傲腾内存

 

除了傲腾内存为代表的存储应用变化,Thunderbolt 3接口同样在Intel8代酷睿中被寄予厚望。除40Gbp/s的带宽让其拥有极高的传输速率外,高带宽还能让Thunderbolt 3接口成为笔记本电脑的外接显卡通道,这会让新一代PC更灵活、自由地在轻薄与高性能间找到平衡。

 

在保证平台体验的基础之上,基于新平台而来的诸如4K3D内容、VR内容、游戏电竞内容等才能有更好的体验。Intel出色的综合实力让其能够顺利完成软件+硬件生态平台的构建,随之而来的综合应用体验,则将为新PC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

 

P2IntelAMD 2018

 

2018IntelAMD用竞争推动新PC成长

“超越自我”是非常不错的精神,但竞争对手的压力往往是自我进步的最强动力,AMD2017年的强势崛起另Intel不得不改变挤牙膏策略,转而让新PC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而2018年,两大芯片巨头的竞争必将更为激烈,由压力转换而来的动力,有望推动新PC2018年的迅速成型。

 

核心数量的争斗

核心数量、真假多核、核心面积效率……IntelAMD两家围绕CPU核心的争斗从未停息过,随着应用、游戏对多核、多线程支持度越来越好,两大芯片巨头围绕核心数量的争斗在2018年只会越来越激烈。

 

2017年,AMD Ryzen处理器的出现,不仅单核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多核性能因为核心数量和SMT超线程的加持也让A粉们兴奋不已,Ryzen 5 1400一类产品更是将多核多线程产品大众化,另预算不多的大众消费者也能买到盒装、原生、便宜的四核八线程产品。而Intel显然被火爆的AMD Ryzen处理器打出了“真火”,1020线程的酷睿i9-7900X更多时候被市场认作是Intel“亮剑”之举,而后全面升级核心数量的酷睿i3/i5/i7则让人们看到了Intel决心在核心/线程数量上同AMD硬碰硬的决心。

 

不过整个2017年的核心争斗,大多数时候会给人AMD卧薪尝胆、全力一搏,而Intel多少有些“见招拆招”的凌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神秘和新鲜显然少了许多,而Intel思路似乎也更清晰了。

 

//插图 P2-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

 

2018年一季度刚结束,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就已经发布,强悍的性能加上出色的性价比,依旧赢得市场消费者一片欢呼,然而,3月初曝光的Intel神秘U却吊足了消费者胃口。GFXBench测试数据库里被曝光的“Core i7-8670”显然是款桌面新品,看编号规则来自Coffee Lake-S,但却打破了多年的命名管理。检测显示,它有6个核心、12个线程,主频为3.1GHz(显然是基准频率),核芯显卡仍是UHD 630

 

//插图 P2-i7 8700K

 

虽然在多线程的工作负载中,Ryzen 7 2700X的表现的确可以应对六核Coffee Lake架构的i7 8700K等产品的较量,可谁敢确定Intel已经没招了呢?尚未发布的Ryzen 7 2800X成为AMD粉丝心中的大杀器,不仅仅对其有频率上的期盼,更希望由此引发两家的八核大战。

 

IntelAMD两家的核战可以看出,只要新PC走上性能这条路,注定会沿着多核多线程的道走下去了。

 

围绕应用的争斗

IntelAMD的争斗过程中,多核注定成为未来新PC的标配,当然,纵观整个PC发展史,多核一直都是主流趋势,不过新PC的多核标准恐怕至少四核起,六核有望成为主流配置。而两大芯片厂商在2018年除围绕核心数量展开激烈斗争外,围绕应用构造的优化同样是值得注意的趋势。

 

以人气相对较高的游戏应用为例,IntelAMD两家都针对游戏应用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Intel借助核显驱动提升核显性能以为用户带来更流畅游戏体验的同时,更加入了智能电源管理优化整体能效,而AMD也在不断基于一些人气游戏作品对Ryzen进行有针对性的性能优化。外媒最新报道显示,经过优化之后,Ryzen在《DOTA2》下的帧率得到全面提升,平均帧数从34.65fps提升到了39.6fps,增加了15%。保证了玩家在这款竞技游戏中的流畅体验。其实,《DOTA2》并不是近期唯一一个被AMD优化所眷顾的作品。

 

//插图 P2-设计师电脑

 

而游戏之外的应用群体同样是两家的关注重点,Intel为设计师群体打造“设计师电脑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针对中小企业或者工作室准备了相应的高密度解决方案,方便长时间稳定运行的同时更利于维护。而未来,Intel有意愿为所有的细分市场人群打造“更懂他们的PC”,这以为着新PC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展开相应的软硬件优化,而这也为人们勾勒出未来新PC市场定位的蓝图。AMD或许没有提出明确的细分市场战略,但其同Intel一样努力从硬盘、内存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以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综合性能。

 

移动平台暗战

当我们开始从以CPU为代表的芯片入手,尝试去勾勒出新PC形象的时候,移动平台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曾几何时,笔记本几乎就是移动平台的的代表,而AMDIntel的争斗中,移动平台同样是重中之重。

 

在个人消费领域的桌面市场,2017年重新崛起的MAD一口气拿走了30%+的市场份额,随着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登场,AMD继续在桌面市场开疆扩土实属必然,但相对一路高歌猛进的桌面市场,AMD在移动市场的脚步就缓慢了许多。从目前外媒透露的一些资料看,已经曝光的Ryzen 7 2700URyzen 5 2500U两款AMD移动平台处理器性能同样抢眼,有着强力核心显卡的支持,Vega GPUAMD移动处理器相比竞争对手同级别产品的游戏性能高出60%左右,如此大的性能提升,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未来新PC即使走超薄路线,其性能也会远超当下轻薄本。

 

//插图  P2-AMD移动

 

不过AMD重返“阔别已久”的移动市场,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元素可能更多,从主板芯片组设计、散热模组构造等方面都需要AMD带领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一起攻关,这些显然不是短时间可以“妥妥的”,尤其是说服终端OEM品牌厂商重回AMD阵营也需要一番功夫。

 

IntelAMD围绕移动市场的竞争策略可以看出,性能和功耗恐怕依旧是两大巨头竞争的焦点,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对移动平台充满野心的可不止这两家,ARM阵营的强势崛起在对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后,同样将手伸到了移动平台领域,这让笔者想到快消市场“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被赶出市场”的段子,而超低功耗ARM阵营的进入,的确也为新PC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这会在后面单独的讨论。

 

P3:显卡

上演宫心计的显卡市场

负责图形处理的显卡在PC发展史上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类显卡市场同样仅存AMDNVIDIA两大巨头形成双龙争霸的格局,除一味提升显卡性能外,各种细分应用情景的崛起以及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不仅仅在显卡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宫心计”,更为新PC的出现提供了更多可能与想象力。

 

核显三国杀

经过多年的发展,核心显卡早已改变了一直以来的鸡肋形象,Intel/AMD两家每一次发布新一代核心显卡的时候,市场不仅仅会对两家新品做横向对比,很多时候,主流独立显卡也会成为考量核心显卡性能高低的“尺子”。

 

当下,核心显卡的性能已经非常强悍,强悍到怎样的地步?Intel/AMD合体的处理器i7-8809G搭载了AMD Vega GPU核心显卡,最高24CU单元(也就是1536个流处理器,比RX 560高,少于RX 570)、1024bit位宽,光栅单元16个(和RX 560一致)。落实到性能方面,Vega M GL低功耗版本,比GTX 1050最高提升40%Vega M GH高性能版,最高比GTX 1060快了13%。集成VegaIntel 8代酷睿不仅可以流畅“吃鸡”,也能满足VR(虚拟显示)的要求。

 

//插图 P3-AMD Vega GPU

 

Intel和AMD整合显卡的强大,不仅在于未来新PC可以用“纤薄娇小”的身材蕴藏强大的性能,更在于对NVIDIA这样独显厂商的威慑力。以笔记本为代表的移动平台为例,Intel+NVIDIA的组合或多或少有些无奈,而为在硬件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Intel能做的无非是提升核心显卡性能或自己推出独立显卡。

 

//插图 P3-NVIDIA Tegra

 

实际上,Intel的确也传出了开发独立显卡的消息,只不过这样的消息也不止一次出现了,独显市场厮杀的主角始终是AMDNVIDA,前者凭借CPU领域的拉力,的确在综合竞争力方面能有一定优势,但NVIDIA在独显领域的强势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CPU拉力上不占优势,可其同样在汽车、移动游戏设备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当然,不管三家合纵连横的结果如何,显卡性能的提升都有助于新PC整机性能的提升。

 

挖矿让显卡回归工具属性

挖矿让真正的显卡玩家恨得牙痒,2016年起至今,售价一直维持高位的显卡成为不少DIY玩家的心病,而2017年以比特币为代表虚拟货币疯狂、挖矿成为“全民”级应用的时候,显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卡难求”的卖方市场。

 

从情感上看,挖矿对于显卡消费市场或许并不友好,但从价值体现和应用拓展看,挖矿却极为直观地让显卡回归了工具属性。显卡并非单纯地为游戏娱乐创造,类似图像处理、影音编辑、监控等专业应用领域,都有显卡一展身手的地方,而这一次挖矿热潮,成功地让针对大众市场的显卡也找到了“骨子里”的工具属性。

 

//插图 P4-区块链

 

在挖矿过程中,显卡和PC成为偏向工具属性的存在,计算性能开始被更多领域应用,这对于未来新PC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回归工具属性的新PC不仅仅在于在办公应用中扮演文本录入、表格等“劳动力”输出角色,其计算性能同价值创造性开始挂钩的时候,新PC完全可以成为人们赚钱的工具。挖矿无非是将这样的价值属性用相对激进的方式演绎出来,而随着区块链、分布式计算等应用领域的成熟,新PC的工具属性将越来越明显。

 

可玩性极高的外置显卡

外置显卡当前的市场地位同当年的核心显卡非常类似,相对较高的价格却较低的性能让外置显卡长期成为被玩家吐槽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外置显卡在未来PC格局中,有机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核心显卡性能提升到怎样的底部,功耗、散热等刚需压力下,核心显卡不可能实现对独立显卡的完全替代,对于渴望笔记本、Mini PC等设备轻薄化的玩家而言,外置显卡的出现让用户能够更为灵活地根据应用需求调整性能组合方案。

 

//插图 P4-外置显卡

 

就目前而言,外置显卡更多时候是为笔记本设备准备,可随着智能IT设备的多样化和环境应用的复杂化,外置显卡在移动游戏娱乐、多人高清视频会议、虚拟购物等情景都将具备模块化组合,构建完整应用方案的可能。在新PC时代,外置显卡完全有机会洗去“鸡肋”之名,以标准化模块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应用场景及方案中。

 

P4:5G笔记本

 

Always Connect PC下的战国时代

Always Connect PC可以说是PC领域企业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不过残酷的现实状况是PC市场增长日趋放缓,PC厂商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反倒被快速成长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拿走了不少市场份额。环境和需求在变,可PC形态却沿着“轻薄化”一条道走到黑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乎,有了CPU、显卡支持的新PC开始尝试变化……

 

5G将成笔记本标准配置

3G、4G时代,就不断有笔记本厂商尝试着将通信模块放到笔记本中,以实现随时随地网络连接的应用,而当下从Intel和高通两家芯片厂商得到的消息看,上游芯片厂商似乎铁了心要将5G通信模块放到未来的笔记本产品中。

 

Intel为例,其官方预计将在2019年下半推出针对笔记本使用的XMM 8000系列5G笔记本用数据机,以供戴尔、惠普、联想、微软等合作伙伴打造产品。除了更快的网络速度之外,5G还能带来更低的网络延迟,更方便人们和网络相关的应用。

 

//插图 P4-Intel 5G

 

对于Intel来说,5G时代的到来,是推动“Always Connect PC”的关键机会 ——内建LTE、随时联网、高速、且省电的新一代笔记本是令人期待的。此外,IntelMWC2018上展示了搭载最新5G网络的笔记本原型机,造型十分特别。

 

//插图 P4-Intel 5G原型机

 

众所周知,Intel对于5G应用的关注和投入是相当大的,从PC领域到汽车、大数据等多个应用市场,5G早已跳出了单纯的通信范畴,可以说是未来科技生活的重要基石,携手众多笔记本厂商在2019年的时候推出5G笔记本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更迭,更是其5G战略生态重要的一环。

 

当然,本身就视通信领域为“后花园”的高通自然不会放弃5G全面布局笔记本市场的机会,其同样有为笔记本厂商打造5G通信模块的计划,而在两家芯片巨头的推动下,新PC“无线通信”功能显然能得到极大提升,5G在终端设备的应用也会相当成熟。

 

让人联想到上网本的高通笔记本

2017年底,高通笔记本的陆续亮相让人们看到了移动市场的“搅局者”,前面在分析CPU暗战的时候提到过,除IntelAMD外,ARM阵营企业对于笔记本为代表的移动市场同样垂涎已久,而高通完全可以看做是ARM阵营的“探路者”。

 

20小时续航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类高通笔记本的标签,凭借ARM阵营芯片在功耗上的出色控制,高通笔记本的确在续航时间、便携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随之曝光的性能却一点也不让人满意,加上Windows程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兼容问题,也让市场对于高通笔记本的信心有些不足。

 

//插图 P5-高通笔记本

 

从目前公布的综合信息看,高通笔记本大多数会后给人上网本“死灰复燃”的既视感,可从“Always Connect PC”的角度看,当下主要基于骁龙835处理器的高通笔记本更像是一轮试水行为,通过续航时间和笔记本体积强化极致便携性卖点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未来新PC连接平台的角色,在配以速度超快的5G模块,以笔记本为代表的新PC细分领域,设备显然会有更多的变化和可能。

 

不仅是博取眼球的形态变化

提到笔记本外观形态的变化,大多数消费者第一反应恐怕就是当前火热的二合一设备了,兼顾笔记本、平板电脑两种形态的产品,在应用上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变化,而随着未来硬件性能和网络技术的更迭、升级,以二合一为代表的多形态笔记本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实际上,二合一笔记本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范畴,从二合一实现方案看,插拔式、翻转式、拉滑式等已经能够将二合一笔记本进一步细分,且不同开合技术也会带来应用模式上的差异化。

 

//插图 P4-二合一笔记本

 

为不同应用情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形态,显然会成为多形态笔记本的发展方向,而细分化的使用情景,也将推动笔记本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此外,如果是二合一笔记本是平板与笔记本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那未来智能手机何尝不是一眼可以同笔记本融合呢?

 

//插图  P4-雷蛇Razer Project Linda

 

雷蛇Razer就在CES 2018上给人们展出了这样一个疯狂想法下的概念机,Project Linda让手机同笔记本完美融合在一起,通俗来讲,其就是为手机提供了一个搭载13.3英寸的屏幕的智能手机扩展装备,只不过这个扩展装备拥有200GB内存和53.6 Wh的电池及众多接口。未来新PC在融合更多设备的同时,形态也会有更多的发展。

 

P5:台式机形态

日趋成熟的台式机

在笔记本和台式机并存的PC时代,台式机似乎就开始不受待见,一直被笔记本压抑了多年,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同样没能让台式机好过,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随着市场消费者的成熟,台式机形态发展的态势也日趋清晰。

 

活力十足的玩家电脑

当内存、SSD固态硬盘都大玩灯效的时候,台式机“光污染”在满足玩家个性需求的大旗下将外观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侧透机箱在电商装机平台的帮助下彻底成为主流配置,一些中高端玩家在自行DIY的过程中,更会选择全透机箱来秀灯效、硬件组合。

 

极具张力的外观设计成为主流群台式机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对于中高端且对台式机个性元素有着更深追求的消费者而言,MOD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最佳方式。原本少数人“自娱自乐”的MOD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追捧,为商业化批量定制的MOD产品开始在大众玩家群体中出现。

 

//插图 P5-MOD

 

就整体出货量而言,极具个性的MOD产品在整个新PC台式机阵营所占比例恐怕不会很高,但其本身的商业化进程及给中高端游戏主机产品的参考,都会让新PC产品充满惊喜。

 

主打客厅娱乐的MiniPC

相对展现个性的游戏主机和MOD产品,MiniPC更强调实用性和美观。纤薄小巧的外观可以说是HTPC电脑发展的延续,MiniPC在追求精巧详细体积的过程中,散热和性能原本是极难平衡的点,可随着KabyLake-G这样IntelAMD合体产品的铺货,MiniPC的性能有望出现飞跃。

 

//插图 P5-Chuwi MiniPC

 

虽然MiniPC完全可以胜任普通的办公、娱乐,但人们更多时候会将其当做客厅娱乐设备同电视组合使用,从这个角度看,MiniPC更多时候是以机顶盒/电视盒子替代产物的形象出现,但随着其细分应用的成熟,谁能确保MiniPC不会像XBOX 360他们的家庭娱乐领域发起挑战呢?

 

//插图 P5-XBOX 360

 

从应用细分的角度看,MiniPC的另一个亲戚“家庭NAS”也会是另一个台式机PC发展的方向。

 

//插图 家庭NAS

 

伴随着智能家电乃至完整智能家居整合方案的出现,家庭各种设备互联互通的应用以及数据交换的需求,都让家庭NAS有了用武之地,如果说台式机和笔记本、智能手机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对立地位的话,那主打数据应用的NAS可以说是所有设备的“伙伴”。在即将出现的新PC时代,NASMiniPC都有可能成为大众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一体机的融合态势

机箱一定是台式机必须的存在吗?从卧式机箱到立式机箱,再到追求个性的圆柱形、正方形、三角形……在PC发展史上,机箱的形态变化一直存在,可未来PC可否尝试去机箱化呢?

 

连屏幕都有可能被省掉的未来,在主板、处理器、硬盘小型化发展过程中,机箱完全可以成为被去掉的对象。一体式电脑一直都是去机箱化的代表,而在未来新PC时代,一体化电脑的关键或许会在满足用户灵活定制配置及DIY方面。

 

//插图  P5-All in One PC

 

除了配置和硬件拓展设计,一体机电脑未来的主战场恐怕还是在工业设计上,通过材质、色彩和造型的融合,打造出能轻松融入用户家居的一体机产品,相对于性能、跑分而言,征服“颜值控”消费者才是一体机电脑赢得市场的关键。

 

P6:用户群体

久违了,人群划分

CPU、显卡针对不同应用市场需要进行优化,从而让未来新PC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细分市场人群需要,但这仅仅是未来新PC市场定位和细分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根据人群细分则有望在新PC时代得到解决。

 

为老人准备的PC

以往,提到老年人专用PC的时候,人们更习惯从系统及软件设定两个方面去优化以满足老年人使用电脑的需求,然而,想要真正打动中老年消费群体,新PC的确需要从硬件设计上进行全面改进。

 

//插图 P6-语音控制

从交互方式上看,年纪偏大的用户实际上很难适应鼠标、键盘这样的“经典”控制方式,而随着系统、应用软件的优化,语音显然更适合中老年人交互的需要,同时,无论是笔记本还是一体机电脑,中老年人更适应直接在屏幕上触控而非鼠标,这让触控屏有机会成为新PC的主流配置。

 

当然,从硬件角度满足中老年人差异化应用需求的同时,其系统模式也需要推出类似手机老人模式的单独UI界面,从而让新PC在老年人市场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强调健康的儿童电脑

当人们注意到中老年人需要专门的PC设计时,青少年及儿童同样需要专门的PC设计,尤其是在在线教育盛行的今天,青少年及儿童与PC打交道的频率和时间越来越多,既然无法改变这样的应用需求,就需要从产品设计上去尽可能减少设备与用户的“隔阂”。

 

//插图 P6-儿童电脑

为青少年及儿童专门打造的PC首先自然是需要在设计上同成人电脑进行区隔,各式卡通及多色造型通常更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而在父母眼中,围绕健康的设计才是这类PC的关键。

 

滤蓝光等标准的屏幕设计显然是会被家长放到第一位的,而符合人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身体发育的鼠标造型、键盘腕托、屏幕支架等等,都会成为儿童电脑考量的关键,其需要更贴合青少年及儿童的设计。

 

特殊人群定制PC

聋哑人、盲人等特殊人群同样需要科技、需要PC成为他们的朋友、工具,针对这类特殊人群的身体状况,未来新PC也需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调节,以满足这类人群日常生活的需要。

 

单一定制化的特殊PC实际上一直存在,但想要让更多特殊人群得到接触科技的机会,大幅降低使用成本是必须的。或许不是所有的残障人士都需要类似霍金那样的高科技轮椅,但最基础的应用还是软硬件厂商进行单独的设计。

 

//插图 P6-特殊教育PC

 

特殊人群本身具有相对复杂的个体差异化,这就要求新PC需要提供多样化、模块化地产品,以适应复杂的终端市场使用情景需要,虽然执行起来非常复杂且耗费成本,可这样做的意义却非同凡响。

 

P7:商业模式的变化

智慧生活倒逼PC转型

“超越自我”是非常不错的玩家精神,甚至是过去数十年时间PC不断更迭升级的内部动力来源,可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和终端应用的变化,以自我为目标的超越,显然难以满足整个终端市场变化的需求。

 

新玩家的进入

成熟的PC市场在其发展、成长、盘整的漫长岁月中,已经经历了多次行业洗牌,可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企业就能关起门来讨论“剩者为王”后的市场利益瓜分了,华为、小米这样“新玩家”的进入,不仅仅为市场带来新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类厂商在全硬件产业链上的布局,让推动新PC进一步融入用户日常生活。

 

华为、小米第一次进入PC笔记本市场的时候,均选择了轻薄本为突破口,强调移动性的轻薄本本身同两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领域给市场消费者留下的印象能较好地重合,而在成功打开市场后,华为、小米渐渐围绕笔记本市场展开了产品布局。

 

//插图 P7-小米笔记本

 

对于华为、小米这样的品牌而言,笔记本市场的成功布局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而配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路由等产品,完整的硬件产业链布局有望为用户提供更具有一致性的产品体验,事实上,华硕、三星等科技企业也在做着同样的全产业链布局。

 

互联网加速商业模式转型

全产业链布局打通的不仅仅是硬件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其关键在于科技巨头或者互联网巨头对产业生态结构的打造。当乐视以“硬件免费”概念推出智能电视时,成功调动了整个市场关注度,不管其最后结果如何,至少让终端市场消费者感觉距离“硬件免费”又近了一步,而斐讯从路由器开始,其“免费”产业不断向智能家居设备渗透,虽然其品牌底蕴和商业模式备受市场质疑,可将互联网金融同硬件产品融合在一起,用较高获客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抵消硬件产品成本的确是一个可尝试的方向。

 

纵观当下科技巨头,小米、京东、腾讯等众多科技巨头都将手伸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而互联网科技企业对用户流量的追求,完全有机会为新PC免费埋下伏笔,让用户流量价值乃至金融投资收益在其内部生态间流转,将新PC作为用户与平台沟通、衔接的桥梁。这样的生态内循环,完全有机会分摊新PC硬件成本,从而让新PC在商业模式上实现免费。

 

//插图 P7-硬件免费

 

不过这样的生态内循环对提供平台的科技企业具有较高的门槛要求,不仅需要其拥有完整的硬件产业链,更需要其在金融、内容、互联网服务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这样才能综合分摊硬件产品成本,让“0元购”成为新PC时代最大的用户红利。

 

PC内容端的争夺

无论是借助5G让新PC彻底实现“Always Connect PC”的理想,还是用生态内循环分摊新PC的成本,综合来看,都是新PC企业从单纯硬件销售走向应用服务的过程。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小米 6X 发布会上宣布,“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5%”在人们感叹小米硬件生态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时,却忽略了小米及雷军系企业在软件应用、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拓展。

 

//插图 P7-互联网内容

 

如果说未来新PC注定需要担任“Always Connect PC”的角色,那内容则是新PC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不仅仅需要成为其他设备的连接中心,更需要成为用户日常智慧生活的中转平台。未来新PC上,预装软件或许并没有那么令人厌恶,其很多时候是品牌厂商为用户提供,打通旗下产业链相关产品互联互通的关键。

 

 

P8:黑科技

那些渐行渐近的黑科技

炫目的黑科技不仅仅是科技厂商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有机会改变未来PC乃至整个人们科技生活的钥匙,在颠覆和更迭中实现自我重生的新PC,自然离不开黑科技的帮助。

 

去屏幕化颠覆PC使用逻辑

去键盘华、去鼠标化……当人们试图用各种“去旧迎新”的交互方式来迎接新PC时代来临时,去屏幕化也渐渐落到了实处。有多少人记得《唐人街探案2》中,临时监管所那场戏。黑客小姐姐用身上各种设备组装出一台PC,用红外键盘进行操控并通过微型投影在墙壁上呈现各种内容画面的情景,另不少科技粉侧目——原来PC还可以这样玩!

 

//插图 P8-红外键盘

 

无论是去键盘还是去屏幕,归根到底是人们对新PC易用性、便携性的极致追求,人们渴望用更自然的方式完成PC控制和内容交互,这往往需要整个PC产业链共同的技术更迭才能实现。而在某些特定的使用情景下,投影的确已经具备了取代液晶显示器屏幕的可能,而键盘和鼠标,同样并非未来新PC的必配。

 

PC智能化趋势

PC智能化趋势并非一两天才出现,从主板、显卡到显示器,PC产业链的科技厂商一直都在努力赋予设备“智慧”。以PC最常见的主板和CPU为例,智能化的节能芯片出现后,能够让CPU根据整机实际负载情况决定硬件性能的调配,兼顾流畅应用体验和节能。而这样自动化甚至自主化的应用,同样适应于显示器明暗度、音箱声音大小等以往需要人们手工调整的环节。

 

//插图  P8-PC智能化

除各个组成部件通过智能的获取更好地发挥性能外,拥有智能的新PC往往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及专门针对机器感知设计的软件,让新PC能够更主动地去了解、认知“世界”,从而懂得用户的个人使用行为偏好。

 

当然,作为智能家庭的连接平台,新PC还需要在同用户家居设备的“物与物”沟通中完成数据的交互、分析,为其它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应用优化乃至管理,这些,都需要AI的配合,也是未来新PC的发展方向。

 

消失不见的PC

前面我们讨论了许多新PC形态的变化,可能否再进一步直接让PC形态“消失”呢?在很多科幻电影中,PC完全可以以芯片的形式植入用户皮肤、大脑中,而未来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汽车,都需要PC以“大脑”的形态出现。

 

//插图 P8-PC植入皮肤

微型化和网络化将成为新PC发展的重要方向,舍弃传统形态的PC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物联网还是车联网又或者智能家居,模块化、芯片化存在的新PC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失”,但这样的“消失”却又会让其无处不在。

 

写在最后:期待新PC时代的来临

PC科技原本就是一个需要持续、快速更迭的市场,计算性能的不断提升,让PC成功融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当下的PC科技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应用细分,都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从CPU、显卡到整机,每一次技术的突破与更新、每一次黑科技的落地,都为人们带来新的可能,而这些可能综合在一起,将为人们打开一个全新的PC时代。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