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591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酷睿14代最佳生产力新秀

盘点英特尔酷睿i7-14700K是如何炼成的

文/ klr

 

 

 

在英特尔首批发布的第14 代英特尔酷睿桌面处理器(以下简称“酷睿14代”)的SKU中,i7-14700K和i7-14700KF是最受关注的,与i5和i9处理器相比,i7处理器在提升了频率的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核心,所以我们单开一篇,来解读这块最有可能成为这一代”神 U”的全新处理器。

 

混合架构设计为何能引领风骚?

 

目前,x86阵营的两巨头Intel和AMD,发展至今已经走出了不同的研发路径,AMD依旧为同等核心的传统架构,产品的定位更多通过Chiplet(小芯片)技术来堆叠Die上核心来实现;而从12代酷睿起,英特尔在x86阵营中走出了不一样的产品路线,其产品提供了由性能核和能效核组成的混合架构,它能够在旧有RING(环形总线)上获得更多的核心数。一般而言,LCC RING总线最多的核心数量在12个左右,再往上堆核就得考虑到总线太长带来的通讯延迟,那么,将一个大核(性能核 )拆解为DIE上面积相同的四个能效核,便能大大提升核心(线程)数量。

由性能核和能效核组成的混合架构最大的好处在于,既扩展了核心(线程)数量,又可持续提升单核性能,目前,i9-14900K/KF的核心频率已经达到6.0GHz,而特挑版本i9-14900KS甚至能够达到6.2GHz。更高的单核 (线程)能力可以在需要高频率和低延迟的应用场景下,比如游戏、各种突发实时任务下利用大核的高IPC和高频率优势,获得流畅体验;而更多的线程数则能在并行计算的应用场景下,比如图像渲染、视频编码、AI推理等,获得更高的整体运行效率,所以混合架构在台式机处理器上从12代一直沿用到14代。

 

当然,也有朋友会问,为何酷睿14代没有随Meteor Lake一起,升级为三级核心架构呢?这其实与Meteor Lake的着力提升能耗比的设计目标有关,英特尔在酷睿Ultra移动端处理器上引入芯粒技术、LP E Core、NPU,以及改进总线架构、资源调用方式……均是为了实现更佳的能效比,而这些改进并不完全适应以获得更高性能为目标的桌面端处理器的需求。当然,英特尔迟早会在桌面端处理器上引入新构架,是Meteor Lake还是下一代的Arrow Lake,就需要等确实消息了。

 

“新”酷睿满载新技术

 

话题回到今天的主角i7-14700K,它同样具备酷睿14代共有的升级特性,比如:在量产CPU上首次实现频率突破6GHz、在Extreme Tuning Utility(即XTU)软件中加入一键实现最佳参数设置的AI超频助手、加入为不同应用程序带来性能优化的英特尔应用优化器、支持WIFI 7、Thunderbolt 5和8000+MT的内存超频,并且兼容600及700芯片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之前主板上升级最新处理器。

 

参数解读:最大提升在于增加4个能效核

 

我们收到i7-14700K的测试样品为正式发布产品,比之前评测的i9-14900K、i5-14600K来的要晚一些,这颗稍显不同的处理器,也是我们想要着重测试讲解的,先来看一看这颗i7-14700K相比上一代i7-13700K在硬件参数层面有何不同:

可以看到,Raptor Lake Refresh虽然还是以前代架构为基础,但酷睿14代相较上一代普遍在睿频上增加200MH。最值得关注的是i7-14700K,除了睿频有所上涨外,还额外增加了四个小核心,要知道,在生产力场景中,核心数量的增加和效率是呈正相关的,这远远比简单提升频率来的有效,同时搭配的二三级缓存也上涨了3MB、4MB。

横向对比,如果说13代酷睿的i7系列更接近i5,那么酷睿14代中增加了四个小核的i7-14700K则更接近i9,毕竟增加小核之后的i7-14700K相比i5-14600K多出2个大核和4个小核,而与i9-14900K相比则仅差4个小核,在维持首发售价相同的情况下,14700K显得更香了,特别是对于生产力用户来说,增加的四个小核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不可忽视。

 

测试平台:为酷睿14代更强超频能力打造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我们使用的主板是来自ROG的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作为针对14代K系列处理器发布的“御用”主板,板载新一代WIFI 7无线连接,强大的供电能力也是14代处理器的绝佳超频利器;高达5个M.2存储扩展接口可以说物尽其用,RGB点阵装甲屏也富有浓烈的ROG风格,可谓是超频、游戏、生产力等用户不可多得的高端主板。

 

基准测试:性能初见端倪

 

CPU-Z基准测试是对快速对CPU进行满载压力的模拟测试,检测CPU工作状态、温度及稳定性,并给出参考分值。

Cinebench R20为MAXON推出的高负载渲染工作性能评估工具,提供一个复杂3D场景,评估处理器单线程、多线程处理复杂3D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Cinebench R23是一款用来评估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它基于Cinema 4D Suite,一个用于生成3D内容和形状的程序。可以测试处理器的单核和多核得分,并提供不同处理器的参考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是著名性能评估软件3DMark中的子项,可评估处理器不同线程的性能表现,并给出不同线程的性能得分。

 

可以看到,CPU-Z、Cinebench R20、R23的多核基准测试中,i7-14700K的得很更接近于i9-14900K,4个能效核虽然在DIE上所占面积不大,但在整体性能提升上还是较为明显的。

 

应用能力测试:性能提升很均衡、很全面

 

基准测试成绩基本可以反映处理器的综合能力,但周所周知,在实际应用层面往往不如专项测试来得更具参考,我们也进行了不少模拟实际运用场景的基准测试,如下:

Sisoftware Sandra Lite测试处理器的多个方面,包括算术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多内核效率、功耗管理效率、加密解密性能、虚拟机性能等。可以测量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多媒体性能、多线程性能、功耗和温度、加密和解密能力、.NET框架的性能等,测试较为全面庞大,值得参考。

Geekbench测试处理器的多个方面,包括包括加密,压缩,图像处理,机器学习,音频处理,物理模拟,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工作负载,分为单核和多核两种模式,分别测试处理器在单线程和多线程下的性能;是目前处理器测试中知名度最为广泛的基准之一。

PerformanceTest 是一款测试 CPU 性能的软件,它可以测量 CPU 的浮点运算、2D 图形、3D 图形、磁盘读写、内存和 MMX 兼容性等方面的表现。

CrossMark测试工具是一种用来评估不同平台设备性能的工具,它可以测试系统的总体性能和系统响应速度,使用了真实的应用程序模型,模拟不同工作任务负载在系统上的表现,并给出相应评分。

PCMark 10可以测试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浏览网页,视频聊天,文档编辑等,也可以测试系统在更复杂的场景下的性能,如图像处理,视频编辑,3D建模等,并依据测试表现给出总分,其中PCMark 10 Extended则在PCMark 10基础上进行压力更大、耗时更长的性能评估,分数表现出平台在各项任务中的性能表现。

WebXPRT 4是一款浏览器基准测试,可以比较几乎任何支持网络的设备的性能。其包含了基于HTML5、JavaScript和WebAssembly的场景,这些场景模拟了每天要做的任务:照片增强、使用AI整理相册、股票期权定价、使用WASM加密笔记和OCR扫描、销售图表和在线作业,可以准确地了解不同设备处理实际任务的能力。

 

生产力专项:成绩比肩i9

 

如果说以上基准更贴近处理器在不同工作任务中的整体性能表现,那么在专项性能,例如渲染、解压缩、编解码、工业软件等测试场景下更能受专业用户参考,毕竟14700K主打的就是一个生产力,不测怎能过瘾?

Blender Benchmark是一种用来评估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基于三维建模软件Blender而构建,一个用于生成3D内容和形状的程序。Blender Benchmark可以测试系统在渲染不同复杂度的3D场景时的表现,并提供不同系统的参考对比。Blender Benchmark的结果可以反映系统在真实的3D任务中的性能,例如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建筑设计等,对三维行业使用者来说极富参考价值。

Indigo Benchmark是一种用来评估处理器和显卡性能的工具,基于Indigo Renderer,一个用于生成逼真的3D渲染的程序。Indigo Benchmark可以测试系统在渲染不同复杂度的3D场景时的表现,并提供不同系统的参考对比。Indigo Benchmark的结果可以反映系统在真实的3D任务中的性能,例如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建筑设计等,同样也是三维行业重要的性能参考标准。

V-Ray是一种流行的渲染器,可以用于创建逼真的三维图形和动画。V-Ray Benchmark可以客观评估平台在使用V-Ray渲染器进行渲染时的性能表现,并给出统一的评分,对于影视、游戏行业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X264 FHD Benchmark以及X265 FHD Benchmark测试处理器在进行H.264和H.265 FHD视频编码、解码时的速度,评分可以直观看出处理器编解码性能差异,对于影视后期从业人员来说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7-ZIP解压/压缩测试则是7-ZIP应用程序自带的测试工具,考验处理器在进行解压、压缩时的性能表现,并通过多轮测试取平均值得出测试评分,直观看出处理器在压缩、解压缩时的性能。

SPECviewperf 2020是一个专业的图形性能基准测试软件,主要测试了显卡在运行不同的图形应用程序时的渲染能力,例如3ds Max, Maya, Catia, Solidworks等。这些应用程序广泛用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制作,医疗仿真,能源分析等领域。虽然SPECviewperf 2020并不直接测试处理器的性能,但处理器的速度和核心数可能会影响到显卡的性能表现,尤其是在多线程或多视图的情况下,所以对于工业领域,SPECviewperf 2020测得的成绩非常值得参考;

 

那么三个大项测试完毕,以14700K为标准,看看对比上一代i5和i9,以及这一代的i5和i9,表现如何。

 

可以看到,对比上一代和这一代的i5两兄弟,14700K的生产力表现可以用“爆杀”来形容,对比13600K最高提升来到恐怖的74.62%,即便是对比同代的14600K最高也能来到71.37的恐怖提升,当然,受限于手头上暂时没有13700K用作测试,这里无法直观比较14700K的代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代13900K相比,14700K在Geekbench单核成绩中甚至能够占到3.26%的便宜,甚至不少测试中也仅有个位数百分比的差距。

 

单看数据而言14700K相比13600K平均提升34.9%,相比14600K平均提升29.79%,相比13900K仅差7.54%,比14900K也只低了11.35%,这印证了我们对酷睿14代i7接近i9的推断。

 

善于观察会发现,14700K大幅占优的项目大多是Blender Benchmark、Indigo Benchmark、V-Ray Benchmark、SPECviewperf 2020这类比较看重处理器核心数量的重负载测试,可见频率提升的同时增加核心数量对于生产力而言效果不菲。就如我们上文所说,经过测试验证了这一代i7相比上一代更加偏向i9这一边,这无疑使得这一代i7在首发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成为生产力用户的最佳选择;而这一点我们是敢断言的。

 

内存超频依旧轻松

 

当然,这一代14700K与大哥小弟们一样,拥有超过8000MT/s的内存超频能力,众所周知,内存作为性能影响不大但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处理器一样,决定了系统所有任务的流畅与否,那么既然内存超频能力有所提升,自然需要测试一番。正好我们选用的内存为Kingston FURY叛逆者7200频率套装内存,试试超频效果如何。

在将内存超频至8000MT/s后,使用AIDA64 Cache benchmark测得读取为126GB/s,相比默认7200MT/s暴涨14GB/s,而读取成绩则超频到122GB/s,相比7200MT/s更是提升28GB/s!即便是内存复制成绩也能飙到124GB/s的高速,提升达26GB/s;而值得一提的是,内存超频设置只是简单的在XMP 7200预设下将频率强行拉到8000MT/s,时序小参等维持XMP设置。

但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此次评测的重点不在内存,不然真想探一探这对内存在14700K+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下的极限,但毫无疑问的是,14代处理器在内存超频方面是要显著优于上一代的。

 

游戏测试稳步提升

 

当然,对于家用级别的处理器来说,游戏性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毕竟娱乐和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我们也简单摘取了四款游戏进行测试,当然,值得说明的是,由于《CS:GO》在我们测试的关键节点突然更新为《CS2》,同时《CS:GO》上的Benchmark流程也并未来得及转移到《CS2》,为了测试的严谨,统一使用《CS:GO》进行测试。

如果说在生产力环节14700K能够凭借增加的小核大放异彩,那么对主频更敏感的游戏场景,差距就和单核测试基准差不多了,这一环节14700K表现的中规中矩。

 

EF点评:

总结,对于酷睿14代而言,14900K如果说是延续了13代酷睿稳过6GHz的频率极限,并通过优化工艺令其成功量产,属于秀肌肉的存在,那么14700K则是主攻生产力的新一代“神U”,提频+加核的策略依旧有效,尤其是在加量不加价后,无疑令其成为12代甚至13代用户更新换代的首选!甚至在下一代全新架构发布后也能华丽转身为生产力“性价比”选择。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