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933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针锋相对,聊聊AMD发布“Zen 3+”核心与AMD RDNA2显卡之下的野心

文/ 王建鹏

 

 

 

 

信仰“AMD YES”的粉丝们相信很早就期盼苏博士(AMD CEO暨总裁苏姿丰)的这次发布会,发布的脉络也相当清晰,便是采用台积电6nm制程工艺打造、全新“Zen 3+”核心架构的AMD锐龙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全线产品,及其新的AMD RDNA 2架构内置显卡。并且还宣布了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全新锐龙7 5800X3D台式机处理器。另外,预披露了采用“Zen 4”架构和全新AMD AM5插槽的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制程优势的AMD有着相当稳定的节奏

可以看到,从Zen 3、到Zen 3+,乃至下一代的Zen 4,AMD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7nm、6nm、5nm制程工艺在稳步前行,而制程的进步近年来也给AMD Zen构架带来了相当正向的回应,AMD的版图也随着PC上的突破,展开了一幅应用场景相当宽泛的画卷。

比如AMD EPYC处理器,便相当受云计算领域欢迎,也广泛应用在各大企业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中;汽车领域,AMD则与特斯拉结成伙伴,为其新一代的嵌入式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供芯片和硬件支持;手机领域,AMD为三星新一代旗舰系统芯片中提供了一块低功耗的RDNA 2显示芯片,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Arm构架天生在能耗控制上的优势,其实在手机上已经击败过x86构架一次,而AMD这次是真的在集显上发力,不仅有强大性能的释放,同样也能在功耗控制上满足手机平台的需求,不说是登上月球的第一步,但真的是有里程碑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AMD对芯片设计上的理解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产品发布上,AMD坚持多代产品图路线,也就是研发一代、设计一代、交付一代,所以“Zen 3+”核心架构在年初正始式发布之后,我们极有可能在年中的Computex上看到“Zen 4”核心架构的披露。相对而言,有着制程优势的AMD,节奏是相对稳定的,这其实也是苏博士一直面对公众展示的自信所在。

在CES 2022的发布日上,苏博士还是坚持她的论调——“We Love PC”,不难理解,毕竟AMD是从个人电脑上重新回到辉煌。

“We also Love Gamers”,苏博士的确有理由大声喊出“更爱玩家”,而也正是这群垂直领域的用户率先看到了AMD的进步,当AMD CPU、GPU在游戏中跑出了更高帧数时,他们就能简单而直接地回应:“AMD YES!”,最终将AMD重新推回神坛。

所以在个人PC商用、内容创作和游戏市场等细分领域上,AMD依旧在在游戏领域表现出相当的强势,产品端在PC游戏、主机游戏和云游戏等领域已经有着相当的积累。

移动端正是AMD接下来的发力点

从PC整体30%的增长率来看,笔记本电脑市场49%的增长是非常亮眼的,所以AMD其实在这次发布前已经筹谋已久。在这次发布之前,AMD便有超过150款轻薄、游戏本在售,这次在笔记本电脑端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上,不仅有过去值得称道的性能,还在电池续航能力上也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其他功能上,苏博士用“Much much more”的说法,是的,我与您一样,也对它有着很高的期待。

“Zen 3+”核心架构,其实之前披露的信息已经很多,比如最新的DDR 5、USB 4和WiFi 6E等内存和互联技术均放在了新的硬件平台之上。我觉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Vega 8构架升级而来的AMD RDNA 2架构APU。Vega 8集显其实之前一直是以对标英特尔的Xe锐炬核显为竞争目标的,对于AMD来说,轻薄本是一个相对游戏本薄弱的市场,这个领域中,英特尔其实一直有着先发的优势,与AMD竞争时,甚至选择了跟NVIDIA MX系列入门级独显抱团的竞争方式。AMD自身的独显产品线,像Radeon RX 6000系列明显不是针对这个市场推出的,而三位数的低功耗独显则是基于老三代的Polaris“北极星”构架核心,2019年的RX 640之后便没有更新,事实上,RDNA 2架构对于AMD来说,真的承载着重要意义的使命,需要它在轻薄本领域同样抗住压力。

具体来看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的APU,它在视频编辑上有69%的性能提升,在3D渲染上有惊人的125%性能提升,在1080p游戏中的帧率,则相对上代有高达两倍表现。按我以前的测试成绩来推测,纯论RDNA 2在游戏中的表现,它是能够稳胜满血版(28.5W)的MX450的,大概有接近20%超越,这样的成绩,结合AMD一向在性价比上的表现,是可以2022年的轻薄本市场博出一个空间的。当然,具体还需要等拿到产品才有一个确实的结果。

不仅如此,它还是首批集成了微软Pluton安全处理器的PC芯片,关于Pluton,了解的人不多,它是AMD、英特尔、高通和微软共同参与的一个从通信通道层面构架起的芯片级安全设计,它会对系统凭据、用户身份、加密密钥和个人数据等关键数据进行专门的保护,即使攻击者掌控了PC,也无法删除受保护信息。另外,AMD自已也有相关的安全功能,比如AMD Secure Processor和AMD Memory Guard。将Pluton放在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之上,AMD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以出色的安全特性征服商业用户,而且商用产品和轻薄本市场的重叠性相当大,对于AMD来说,需要做的仍旧是从一点突破,进而带动用户惯性,最终形成自有标准或专利护城河。

Zen 3+新构架做到了高性能和高能效的平衡

讲完AMD对轻薄和商用市场的两点布局,我们的视角还是要回到Zen 3+构架本身,毕竟它是AMD首次加速频率超过5GHz的产品,在计算密集型的基准测试中,它拥有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1.3倍的平均性能表现,而且针对笔记本电脑市场、乃至轻薄本市场看重的续航能力,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进步。据AMD公布,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在视频会议时,功耗最高可降低30%;且最长拥有24小时连续不间断播放视频惊人续航能力。对于从Athlon、Duron时代便使用AMD处理器的我来说,这样的AMD还是当初我认识的那个AMD吗?

Zen 3+的确做到了高性能和高能效的平衡设计,这相当可贵,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端,这需要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将核心功率大幅降低,其实自Zen 3以来,AMD已经应用了50项功耗管理功能。在Zen 3+之上应用了新的深度睡眠状态,可以让核心在操作间歇进入超低功耗的状态,你可以理解为中高端汽车上的自动启停,刹车等红灯时让发动机熄火,需要前进时踩油门便可唤醒,并不影响日常操作;比如为系统管理固件创建新的自适应功耗管理构架,主动与操作系统适配,利用DIE上的传感器来精准控制所需性能释放。

放在具体应用上,Microsoft Teams的系统功耗降低了30%;Google Chrome浏览网页时的系统功耗降低了15%,而利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播放Netflix流媒体视频时的系统功耗降低了40%之多。

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拥有最多8个高性能核心,难能可贵的是未采用大小核设计,在先进制程和众多功耗管理功能加持后,依旧拥有出色的功耗性能比。其实在功耗控制出色 的前提下,完整核心才是性能发挥的最佳保障。从基准测试来看,相对上一代产品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的APU在CineBench R23的单线程成绩提升了11%,多线程得分提升了28%。PCMark 10这样基于真实应用的测试上,处理器的整体性能也有28%的提升。

再聊回AMD RDNA 2架构APU,它是AMD首款支持硬件级光追的移动APU,AMD将RX 6000系列显卡的光线加速引擎、AMD Fidelity FSR(超级分辨率锐画技术)下放到集显上,而且能够以1080p分辨率驾驭3A游戏,还是相当有意义的。性能上,它拥有12个RDNA 2计算单元,最高频率达到2.4GHz,比起上一代,将RDNA 2引擎缓存大小增加了一倍,拥有比前代大1.5倍的内存带宽,整体执行引擎在DIE上的面积也提升了50%,并针对微软Direct X12 Ultimate进行了优化。

在真实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RYZEN 7 6800U基本上都比前代有了2倍的帧率提升(1080p,低画质),《赛博朋克2077》和《喋血复仇》两款游戏表现最好,均有2.1倍的提升。

像《孤岛惊魂6》这样的游戏大作,在FSR的加持下,其帧率有了51%的加成,59fps的流畅表现足以保证操作的精确稳定。另外在《使命召唤:先锋》、《死亡循环》、《众神陨落》等游戏中,它均有不同程度的帧率加成,也都保证了60fps以上的流畅运行。对于一款集成显卡来说,为轻薄本带来游戏大作体验是相当受欢迎的,我们希望支持FSR的游戏在AMD的推进下会越来越多(目前有45款游戏支持FSR,2022年上半年还将有22款支持FSR的新游戏加入)。

另外,AMD也致力于推进硬件平台化,让USB 4、PCIe 4.0、DDR 5和WiFi 6E,以及FreeSync、HDR PIPELINE、HDMI 2.1等行业标准或AMD制定的技术标准成为新平台的标配,这其实是在竞争中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其Wi-Fi 6E解决方案并未采用竞争对手英特尔的网卡,而是采用高通和联发科合作研发的方案,有利于保持AMD硬件平台上的掌控力,另外像过滤背景噪音AI降噪等功能,也在新平台上落地。

产品列表上,AMD锐龙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共有9款H系列的标准电压版和5款U系列低电压版处理器,其中H系列X后缀的均为45W+ TDP的产品,S后缀则是35W TDP的产品,其他还有两款无后缀的45W TDP产品;U系中其中两款编号为“XX00”的处理器采用了新的Zen 3+构架,TDP均为15~28W,另三款编号为“XX25”的处理器依旧为7nm Zen 3构架,TDP为15W。

针对商用市场的AMD锐龙PRO 6000系列处理器

对笔记本端的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的上市,很多终端厂商都伸出了橄榄枝,比如联想便跟AMD合作,在ThinkPad Z这个全新的企业级产品系列上植入AMD锐龙6000 PRO系列处理器,它除了拥有刚才提到的微软Pluton安全处理器外,还提供了一套安全性、可管理性工具以及企业和IT决策者所需的企业级稳定性和可靠性,联想自己也会加入ThinkShield等安全特性。另外,这款产品还在设计上大胆尝试,加入了OLED屏幕、FHD全高清摄像头、杜比全景声和3D触觉触控板等先进配置。除了联想,其他OEM厂商都在尝试将商用本的核心换为锐龙6000 PRO系列处理器,内置AMD CPU的高端商用本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数量,当然,配备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的消费本和游戏本也会再创历史新高,两者相加的总体数量预计会超过200款。聊到这里,AMD的“野心”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保证游戏和消费本稳定增长的同时,快速补齐商用本的短板。

直面竞争,补齐显卡的市场短板

2021年轻薄游戏本的市场表现相当优秀,比传统游戏本增长速度快了3倍,针对这个市场AMD推出的移动端新显卡是Radeon RX 6000 S系列,共有三款产品,专门配备在20mm厚度、2公斤以下的轻薄游戏本之上。

另外,Radeon RX 6000M系列移动显卡2021年在游戏本上的表现无疑是令人记忆深刻的,在2022年开始的这个节点上,AMD将发布Radeon RX 6850M XT,来替代Radeon RX 6800M原有的顶级地位,中端产品线上,也同样推出了一款Radeon RX 6650M XT。XT的后缀基本对应NVIDIA显卡线的Ti,从配置表上可以看出两款产品都提升了游戏频率,据AMD称均有20%左右的性能提升。提上限的做法对玩家来说自然是欢迎的,最终目的其实也是直面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笔记本电脑)的竞争。

另外,AMD还在这个产品线上降低了入门级产品的门槛,新发布的两款产品是Radeon RX 6300M和6500M,同样采用6nm制程工艺和GDDR6显存,主要将计算单元、频率和显存容量减少,其中6300M更是将功耗降低至25W(6500M为50W),其实也是为了填补集成显卡向上的市场空间,也是针对性地面对MX两款新显卡和RTX 2050的竞争。

桌面端,AMD更新的是两款甜品卡——Radeon RX 6500 XT和RX 6400。虽然看似定位不高,但它RX 6500 XT却拥有AMD史上最高的核心频率,达到2610MHz,支持Adrenalin驱动下的全套软件功能。

高核心频率的设计自然是为了提升游戏性能,这次AMD将仅其与RX570和NVIDIA的GeForce GTX 1650作了性能对比,不过却隐隐含着与NVIDIA新发布的RTX 3050较劲的想法,其实从跟GTX 1650对比的成绩来看,两者间的差距是很接近的,诸如《孤岛惊魂6》《使命召唤:先锋》等大作直接便能实现1080p@60fps以上的帧率,加上FSR则能达到80fps以上的帧率。非常吸引人的是,Radeon RX 6500 XT的非公版卡定价为199美元,换算过来也就1266元人民币左右,对很多入门级玩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另外,在对FreeSync生态打造上,AMD无疑是极为成功的,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款显示器支持了这个认证,而且AMD正已经将这个标准推广到8K分辨率或480Hz刷新率等极致参数的高端显示器上。AMD还与三星合作,针对QD OLED(发光量子点显示器)推出AMD FreeSync Premium Pro认证。

总体来看,AMD的显卡战略近年来推进得非常顺利,从2021年的8款显卡很快增加到2022年初的18款之多,特别是在移动端,构成一个从集成显卡、入门级独显、轻薄游戏本独显到旗舰性能本独显的完善阵容,且与系统集成商、显卡合作伙伴、OEM厂商合作,推出了超过300个的显示解决方案。如果将AMD在显卡线的成长归于PC整体增长的趋势,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其实AMD自身在显卡上的投入,对于FSR技术、FreeSync生态的打造,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才有今天直面竞争的众多产品推出。

软件硬做,Adrenalin驱动和AMD超威卓越平台升级

尝试去看硬件厂商背后的软件深度,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2021年,AMD在Adrenalin驱动中推出了22项新功能或优化功能,比如一键超频,比如游戏智能节电(Radeon Chill)、抗延迟(Anti-Lag)和AMD Link等,并从软件优化中使游戏获得了15%的帧率提升。

新一版的Adrenalin驱动将FSR内入到软件套件中,被重新命名为RSR(Radeon Super Resolution),同FSR本质上是相同的,仍为空间缩放技术,但它不需要游戏厂商的支持,所以FSR相对RSR,就是NVIDIA旗下DLSS与NIS的关系。玩家只需要两步设置,RSR便会让你拥有几乎翻倍的帧率体验。我也非常期待在今年一季度第一时间下载新的Adrenalin驱动,实际体验RSR的效果。

同样在2021年,AMD做了一件“重新定义游戏本体验标准”的事非常有意义——为游戏而生的AMD超威卓越平台(AMD Advantage)。它会对游戏本的机身、显示屏、硬件配置、输入输出等每一个硬件参数作相应规定,同时还会就软件控制与优化、系统与游戏响应、供电充电和续航、温度与噪音等关键性要素作严苛规定,具体而言包含三个技术指标:

•性能增强:将AMD锐龙处理器、AMD Radeon显卡和AMD智能软件融合,以软硬协同的方式优化游戏性能;

•电竞级显示:配备先进的电竞级FreeSync显示屏,在高刷新率、低延迟、和不撕裂三个维度来提升游戏体验;

• 专为游戏打造:从散热设计、声学、系统响应速度、电池续航能力及续航时的性能等方面入手,对构成高性能游戏PC的各种器件进行甄选。

2022年AMD超威卓越平台进一步更新,针对新一代的处理器和显卡优化,并随着FreeSync生态升级支持新的FreeSync Premium显示器,支持从1080p@144~360Hz或QHD/4K@120Hz的刷新率,另外要求硬盘达到PCIe 4.0 NVMe、内存提供16GB起的双通道DDR 5等硬件参数。

另外AMD超威卓越平台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智能技术,比如SmartShift便进行了优化升级,更为有效地改善了CPU和GPU之间的动态系统功率分配。

AMD展示了SmartShift和全新的SmartShift Max在游戏性能上的提升。可以看到部分游戏,如《古墓丽影9》和《全境封锁2》在SmartShift下是没有提升的,而SmartShift Max下则有7%和10%的提升。

另外还有一项SmartShift Eco的新功能,它是在拔掉电源之后将游戏交给Radoen集成显卡运行,从而延长游戏的续航时间;插电之后,游戏则会重新由Radoen RX独显承载。很难说这样设计会在玩家端获得怎样的反馈,不过我建议在电池供电时自动启用FSR或RSR,保持游戏一定的帧率,不影响操控。

另有一项AMD SmartAccess Graphics技术,可以跳过以前显卡混合模式,解决独显需要通过CPU配置才能用于图像显示带来的延迟和帧率损失。这项“智能直连”技术可以在锐龙处理器和Radeon显卡之间智能切换,或满足更长的续航,或获得更高的性能。其独显直连比混合模式的在游戏中的帧率提升了15%。

目前可以看到的AMD超威卓越平台的新机型有Alienware m17 R5和华硕新一代的幻14,2022全年共会推出超过20款,其实不到AMD总机型的十分之一,可以看AMD超威卓越平台对于硬件标准还是非常严苛的。

首款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AMD锐龙7 5800X3D台式机处理器

Computex 2021上AMD披露的3D V-Cache(3D垂直缓存)技术封装的原型当时引起了业界巨大的讨论声音,它能提供比2D小芯片技术200倍以上的互联密度,比其他3D堆叠方案也有超过15倍的工艺密度,而每路信号的能耗水平不到同类工艺的1/3。

如今这项技术终于落地,首款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AMD锐龙桌面处理器型号为锐龙7 5800X3D,参数中,共96MB的三级总缓存容量相当抢眼。

锐龙7 5800X3D在游戏中拥有强大的表现,与同代最强的锐龙9 5900X相比,其游戏帧率平均约有15%的提升,而它仅是一颗锐龙7的处理器。这还仅是AMD 3D V-Cache技术应用在7nm的Zen 3构架之上,它在6nm,乃至5nm的先进制程上的表现还是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空间。

带来无限猜想的“Zen 4”核心和Socket AM5平台

值得期待的下一代产品亮相阶段,苏博士展示了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的样片,明确了PCIe Gen 5、DDR 5的加持,并展示了一段新的5nm CPU在《光环无限》游戏中的实际画面表现,尽管仅是1080p的画质,但流畅度相当惊艳了,而且游戏运行时所有核心都运行在5GHz之上。

至今为止,Socket AM4平台已经为AMD服役了4代产品,遍及12个系列,共推出了123款处理器,算是鞠躬尽瘁了。如今已经确定,新的ZEN 4将采用全新的Socket AM5平台,CPU插槽为LGA 1718构架。AMD 4代一换平台的节奏是主板厂商非常喜欢的,对于玩家而言,也给代际间升级提供了较宽的冗余。当然随着新的SSD、内存、新的PCIe总线落地,更换Socket AM5平台其实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写在最后:

AMD近两年的表现,特别是在2022年初的这波集中发布,其实很有些ZEN构架发布数年以来、厚积薄发的意味。如今AMD的技术池已经相当深厚,既有在技术端获得突破性的3D V-Cache技术,也有强有力的产品布局,甚至软件层面也作了相应积累,这也是AMD能够在CPU和GPU两端同时跟英特尔和NVIDIA开战的底气所在。2022年,是AMD继续进取、补齐短板的一年,可以期待锐龙6000 PRO系列处理器在商用产品线上的突破,也看好Radeon RX 6000 S系列在轻薄游戏本、创意设计本上的表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2年的AMD,那应该是“直面竞争”吧。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