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933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顶级调校|希捷酷玩530 SSD 1TB的双平台测试

文/ klr

 

 

 

希捷酷玩530是2021年的产品,按说此时评测时间稍有点晚,不过对于年底手里有钱、想给自己电脑升升级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此时酷玩 530恰是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所以我也决定做一次酷玩 530的评测。这次的评测我不仅会讲到酷玩530在希捷产品线中的地位,测试中的具体表现,还会谈及它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会尽可能地把这块SSD没谈到的地方都展示给大家。

 

有着不错口碑的“酷玩”系列

 

相对以往DIYer熟悉的酷鱼、酷狼等系列,FireCuda的历史并不久,但近两年在市场中也是比较高光的,它也延续了希捷的中文取名方式,名为酷玩,也是针对游戏玩家等高性能需求的用户群而推出。从产品名称或许大家也可以猜出,530是5系列的第三代产品。在酷玩510才推出市场时,大家对希捷的消费级旗舰SSD还是有一定置疑的,毕竟之前希捷走过一段时间的混合硬盘的路线,能否拿捏住SSD的设计和制造?希捷的表现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与其他厂商不同,它大大方方地展示了酷玩 510的耐久度参数,1TB版本拥有1300TBW也算是市场中消费级SSD的一流水准了。

 

正是希捷这样的市场策略,不仅赢得了首批支持者,作为专业媒体,我对酷玩系列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我在审视去年评测过的PCIe 4.0 SSD的评测清单时,居然发现它没在榜上,这明显是不能忍的,所以才有补评的想法。另外,酷玩 530采用的是群联的E18主控,这也是四大PCIe 4.0主控最后发布的,据说它在AMD和Intel平台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可圈可点的速度和寿命表现

 

酷玩530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它也是7000MB/s俱乐部的成员,这也是当前PCIe 4.0单盘的一流速度表现。虽然我这次没拿到2TB的满血版,不过它在顺序读取速度上依旧突破了7000MB/s的大关,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标称值为7300MB/s,但包装盒上的速度标称仅为7000MB/s,这其实不仅是希捷有所保留,实测中我会给大家解释希捷为何会如此标注。1TB和2TB、4TB版本的区别在于写入速度,1TB的官方标称值为6000MB/s,2TB和4TB是6900MB/s。

如果纵向比较,酷玩 530虽然依旧是PCIe Gen4×4接口规格,支持NVMe 1.4协议,但它比起相同规划的上一代酷玩 520的5000MB/s的标称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如果跟第一代的PCIe 3.0的酷玩510相比,其速度上则有2.12倍的超越;而比起1系列的SATA产品,更是有十多倍的速度超越。希捷拿出酷玩 530,正是瞄准对性能敏感的游戏玩家和创作类用户,实际应用中,游戏玩家需要满足游戏加速的长时间、高频度使用,像主播更是有录制、推流等更高负荷的存储需求;而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大容量的高速读写也是常事儿,所以酷玩 530这样高性能的PCIe 4.0产品是有大量应用场景支持的。

 

一如希捷的习惯,酷玩530同样也公布了产品寿命,它支持180万小时的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这其实是SSD的整体寿命指标,这样的参数算是PCIe 4.0产品中的较高水准;另外,酷玩530提供了最高5100的TBW,这其实是针对4TB版本的,1TB版本的TBW为1275。这个参数是衡量闪存颗粒寿命的,这个数值跟厂商提供的质保时间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以1TB的酷玩530为例,5年有限质保和1275TBW任一项到期,则意味着SSD出保。由此也可算出DWPD(每日整盘写入次数)为0.7,意为5年内每天写满全盘容量的70%,才会超出质保条件。另外,酷玩530的用户还可享受一次希捷官方提供的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三年内),以往这是企业级用户才能享受的待遇。

 

虽然我入手的标准版本并没有附属散热片,实际上希捷酷玩530也有带有轻薄的散热器的版本。可以看到,散热器为SSD上下两面均提供了硅脂层,而且表面也采用了阳极氧化工艺,表面形成额外微孔,起到一定增大散热面积的作用。这样的散热器实际上是为了空间较大的游戏本、创作本所准备的,毕竟笔记本中不能像台式电脑一样安装主板散热装甲。另外散热器的尺寸,还能装入PS5游戏主机之中。

 

三大主件均采用一线配置

 

从设计上来看,酷玩530采用了M.2 2280的尺寸规格,虽然官网上标明双面设计,但1TB版本明显不需要加入这么多闪存颗粒,单面设计足以满足使用。文首我们已经提及该硬盘的主控为群联的E18(该主控我们已经评测过多次,性能不再赘述),与普通版本不同,它通过了希捷验证,所以打上了希捷LOGO,IC上的编号为STXZYO1049E0。酷玩 530的缓存采用了一颗SK hynix的 1GB DRAM,编号为H5AN8G6NCJ-RVKC,规格为DDR4,这颗DRAM的在PCIe 4.0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适应性不错。闪存颗粒上我们可以看到IA7BG94AYA的FPGA编码,共4颗256GB的规格,共同组成了1TB容量。经查询,闪存颗粒为镁光原厂的176层3D TLC闪存(B47R NAND),镁光这款颗粒在自家英睿达P5 PLUS上应用,我们也曾进行过评测。

 

 

为主控专门设计的双平台测试

接下来是干货时间,其实酷玩 530的评测之前也有其他媒体已经放出,不过相信他们没有提过群联E18的一个重要特性——便是它在AMD和Intel平台下的极限表现其实是有一定差别的。这次时间充裕,所以我在两个平台上均完整跑了一次分,测试结果上其实还是有很多可说的。

 

两个平台我们尽量做到提供相同的测试条件,不过受限于内存,AMD平台并不支持DDR 5内存,所以区别也主要在这之上。

首先依旧是CrystalDiskMark,在1GiB测试文件下,可以看到酷玩 530在AMD平台上的顺序读取时间达到7389MB/s,甚至接近7400MB/s;但在Intel平台下,顺序读取时间仅有接近7000MB/s的成绩。写入时间上,两者的成绩较为接近。为了验证这样的问题,我连续跑了多次CrystalDiskMark,得出的成绩都是较为接近的,这说明群联E18在AMD平台上的针对顺序读取速度的策略是比较激进的,具体原因我会向产业链上游厂商的工程技术人员询问,并持续关注。另外,可以看到Intel平台在4K随机写入是有一定优势的,接下来我会在AS SSD里就此问题展开。

 

在此,就不得不提之酷玩 530包装上标注的“7000MB/s”了,希捷的产品策略上还是走“坦荡”的路子,算是并未讳言在Intel平台上的顺序读取速度的差异。

64GiB的测试,除了Intel平台在顺序写入速度上略有降速外,基本保持了1GiB测试的成绩,说明酷玩 530在大文件负载下的表现是较为稳定的。

AS SSD Benchmark的顺序读写成绩与CrystalDiskMark类似,依旧是Intel平台较AMD平台略低,不过4K随机读写测试上,Intel平台却领先了AMD平台。所以,群联E18并非是专门针对AMD平台做了优化,而是各自平台指令集调用SSD的策略不同而已。这样的差异反映在实际应用中其实也是可以说道说道的,诸如游戏用户,日常较多的应用场景是在重复读取上的加速能力,游戏主播转码、录播和推流,涉及到的碎片文件较多,内容创作类用户和一些工业深度设计,调用的存储资源是较为复杂的,不过大多偏向随机数据的读写。

10GB的大文件测试,仍然是Intel平台顺序写入速度约有300MB/s的速度下降,另外还有一个测试项目我也在这里一并说了:Intel平台的时延是要低于AMD平台的,特别是写入测试项上领先较多,这其中有多少优势是DDR5内存、以及内存更高的频率带来的,我暂时没有更多的平台来验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自己的测试平台上进一步验证。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便可以看到Intel平台的测试总体全面领先AMD平台,这是因为测试的项目权重是不同的,该软件更倾向于4K随机读写项目。另外,在采用1GB文件和32GB,测试项目下,两者的总分都有一定下降,AMD平台差异主要在128K的碎片文件读取上,Intel平台差异则在低位深的4K和Seq 4MB(顺序)项目的读取上。

ATTO Disk Benchmark主要是测试不同尺寸文件的读写速度,可以看到,AMD平台的最大读取速度是要领先于Intel平台的,而是在128K的文件读取时便能释放最大性能,而英特尔在256K时才达到最大读取速度。

HD Tune Pro的File Benchmark测试同样也说明我们以上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AMD平台的顺序读写速度均是超过Intel平台的,而4K随机读写则是Intel平台反超AMD平台。略为遗憾的是HD Tune Pro是一个较老的测试软件,4K随机多线程项目没有跑完便中断了。

在HD Tune Pro全盘写入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写入到近800GB的位置才进入缓外,而且降速的幅度并不大,说明主控的策略设计还是相当有效的,1GB缓存完全能够支持1TB SSD进行海量文件的写入。

PCMark 8的存储性能测试中,酷玩530的评分超过了5100分,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个测试引入了Adobe和Microsoft Office的多项测试,特别是Photoshop、Indesign、Affer Effects等设计软件,它们对读写速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Photoshop的重载测试,一般罕有能够将时间控制在350s之内的。而一般能够突破5100分的产品,绝对是市场上旗舰级产品的表现。

 

方便的硬盘管理软件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希捷为酷玩530提供的DiscWizard和SeaTools硬盘管理软件:DiscWizard是一个克隆软件,也可进行分区、备份等一些深度操作,让用户无须向第三方软件寻求帮助;SeaTools主要功能还是监控和诊断硬盘,并可针对希捷的硬盘进行专门的优化。特别是诊断功能,希捷提供了6种不同的方式,还是相当全面的。

 

EF点评

这次评测,我在酷玩 530进行了相当有趣的双平台测试,也得出了一定的基本判断。仅从产品本身来看,希捷将酷玩530调校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挖掘出了主控的潜力,多次测试的一致性也相当高。之所以我推荐希捷,还是因为这个品牌“有话就说”的直接风格,基本不会夸大产品性能。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