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933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精雕细琢,求真求快不求早

Redmi K60系列“太狠了”

文/ klr

 

 

 

前言:

 

行事争先,有实力从不掩饰,这是卢伟冰的风格,没有褒贬,忠于个性。但与往年不同,对于2023年的自有年度作品,之前卢伟冰罕见地回答大众的询问:“对于Redmi K60,我还要再‘打磨’一下……”这次K60系列选择“精雕细琢”地迟迟登场,倒不是说往年的Redmi K产品序列就“匆匆而至”,只是从节奏上颇有些让人意料之外。

 

说到迟迟登场,从绝对的时间来说,也不尽然。2022年的K50系列,Redmi在春三月才发布,即便是“打前站”的K50电竞版,也是早二月登场。如今这个时间节点,“K60宇宙”的构筑,其实蛮早的,其实Redmi对此也强调了一个“快”字,意味深长,不仅仅是指产品的性能。

 

横向比较来看,整个传统意义上的2023年战役,各家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都已经杀红了眼,惯于以“收割者”姿态大军压境的Redmi,这次却选择了后发制人。无论是压轴也好,精雕细琢也罢,总归是让人充满期待——不得不承认,Redmi拥有包括小米体系在内的庞大用户群体,尤其是那些还用着骁龙870/骁龙888的K40系列用户,甚至骁龙7系平台的K30系列用户,对于换机的口碑化(习惯化)刚需更是对全新的K60系列望眼欲穿。

这次,包括“新杯型”K60E在内的Redmi K60系列,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还是准备来个釜底抽薪,用更具宽度的产品细分策略,有效形成Redmi新的整体战力。可以说,在搭载第二代骁龙8平台的K60系列顶配机型支撑下,Redmi还非常善于用天玑“网红旗舰”平台让走量的后续机型有一个足够宽裕的“战场纵深”,为之后的全系产品铺开创造非常有利的空间。还是那句话,Redmi果然是小米的嫡传,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营销方略总有亮眼之处。

 

卢伟冰被夸得最多的,是“眼光毒辣”且“举措果决”,这也是Redmi这些年“年年喊口号”但并非让人厌烦的原因,因为喊得“言之有物”,喊得“说到做到”。这次Redmi K60系列登场的节奏把握还是以我为主的方针。整个系列也有明显的“我自越级”味道,其K60E实际上扮演了之前传统的“标准版”角色,而顶配的K60 Pro则有明确的“电竞版”感觉(从堆料的角度,而非单纯的产品赛道定性)。

编者按:定义为“性能轻旗舰”的K60E,也是Redmi这次“K60宇宙”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天玑8200平台在友商那里可以当作“性能机”使用(它的性能表现也的确配得上),但在Redmi这里,只能到“青春版”,这就太凡了!2199元起步价,加上2K屏幕、5500mAh配67W闪充的电池方案、顶配依旧512GB ROM的豪气(2799元),居然才定如此亲民的价格,Redmi太会“搞事情”。

 

这又是一套“有开创意义的作品”

 

2021年我们说,自从小米奔向“高端旗舰”之路后,Redmi确实越做越像当初那个“动辄就卖1999元”的小米了,这本身也是Redmi价值的核心意义。但2022年,Redmi显然也有自己“走高端”的想法,这个苗头甚至很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Redmi会放弃自己“性价比”的根,正确的理解是——Redmi从“强调性价比”到“诠释性价比”,再到“塑造新概念的性价比”,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烙印的方式。所以,我们在之前聊Redmi K50电竞版的时候,提出了“性价比3.0”概念。

 

Redmi K50系列(“K50宇宙”)把“性价比3.0”概念提出和实践,现在K60系列会继续。

 

说到这里,有个插曲。前不久雷军发布全员信称,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于年底退休,该职位将由卢伟冰接。功勋卓著的王翔自然是功成身退,卢伟冰自然也是实至名归。离开金立后,卢伟冰于2019年初加入小米,在小米卢伟冰展现出了极强的业务能力,Redmi系列在他手里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Redmi Note系列和Redmi K系列给人深刻的印象,成为相关价位上的标杆产品,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近两年Redmi Note系列开始一年双迭代,上半年是性能小金刚,下半年是体验小金刚,不仅仅满足了性能党的需求,也满足了“水桶体验党”的需求。当然,Redmi K系列的定位更高,相关搭配更符合小米基本盘用户的口味,该系列在卢伟冰手上“焊门一年又一年,友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对了,说到“焊门”这件事,2019年的K20系列是一款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当时它的堆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2020年的K30系列则为5G机型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21年的K40系列用当时E4顶级直屏开始了Redmi的“高端玩法”;2022年的K50系列则是“不仅堆料,还堆高级感”。这四年四代,Redmi的“焊门员”之路是越走越顺,卢伟冰的团队的确居功至伟。

 

“产品没有良心,但做产品的人有良心”,卢伟冰说的。关于卢伟冰担任小米集团总裁这个事情,很多读者表示他担任这个职务是完全有能力也完全合理的。这几年Redmi整个品牌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很多业内的观察家认为,卢不仅仅能力强,而且在产品宣传营销上面和雷军形成了互补:雷军的风格比较内敛和含蓄,而卢伟冰则外露豪放。对于产品本身的定义和宣传,这是有好处的。

 

那么,作为卢伟冰晋级之交的首套代表性作品,Redmi K60系列的意义,在产品实力本身,也不单单在产品实力本身。以后,卢伟冰的角色属性肯定会有变化,那么我们希望Redmi则继续保持这份“豪放和勇敢”。

 

在雷军看来,卢伟冰的接班,宣告小米管理层实现了顺利交棒、迭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集团高端化战略,并推动集团业务聚焦和‘精兵简政’,进一步提升集团运营效率。”

 

刀锋战士,“快”与“凌厉”的集合体

 

开篇我们就说了,Redmi这次“似乎”没有给K60宇宙提前准备“电竞版”,显然K60 Pro承担了这个重任,而且是“满血满信心”地承担——官方在极限状态下跑出了迄今第二代骁龙8平台最高的135万分安兔兔成绩,可见一斑。

Redmi K60 Pro安兔兔实测成绩

 

关于第二代骁龙8平台,之前发布的各家友商机型都已经诠释得很到位了,无论调校方式和功力差别如何,对于这样一款2023年度的旗舰,性能方面的顶级表现是不用质疑的,最多也就是“分值上的区别”或者“附加能力上的区别”。之前,“大哥”小米13系列在我们实测中跑出了超过130万分的安兔兔成绩(标准版小米13甚至比小米13 Pro更高一点),按照Redmi的极限调校习惯,即便我们在非实验室状态跑出超过130万分也是情理之中的。果然,实测成绩131万分(Benchmark成绩1497/5018分),和小米13标准版差不多,意料之中的真香。

Redmi K60 Pro的GeekBench成绩

 

对第二代骁龙8平台的技术参数,关心这事的用户,早已耳熟能详,不关心这事的用户,知道它属于顶级水平就行了。除了硬件级光追这个开创性的要点,第8代AlEngine也让搭载这个平台的手机的Al性能大幅度提升,能在所有需要Al加持场景提供非常有效的支持,这就让如今的手机有了更多“扩展玩法”和“工具属性”的可能性,包括影像方面的各种新奇玩法。总之,我们可以更多地期待第二代骁龙8平台机型的Al表现。

 

在同样重要的运存配置方面,Redmi K60 Pro必然搭载新一代LPDDR5X RAM和UFS4.0 ROM。前者带宽8533Mbps,相比LPDDR5提升33%。后者在IO Turbo加持下,顺序读取速度超过3.4Gbps,相比上代几乎翻番,顺序写入也提高到超过3.0Gbps。

 

重点来了,这次Redmi为K60系列全系包括K60E在内都准备512GB ROM的方案(当然,规格分为UFS4.0和UFS3.1)。具体来说,K60标准版和Pro版最高都有16GB+512GB的配置,K60E最高则12GB+512GB,如果算上“虚拟RAM扩展”和MIUI 14出色的内存管控能力,加载再多APP也能放心了。实际上,Redmi的确选择了FBO焕新存储技术加持,硬件级自动检测、整理手机存储碎片,可以有效避免手机长期使用后性能下降。模拟4年使用后,读写速度衰减几乎没有,令读写性能长久保持如新。

 

这明显是Redmi有针对性地又一次“给2023年普及配置”做的工作,它很喜欢这么干,后面聊屏幕和无线充电配置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风格。需要提醒各位的是,K60 Pro的8GB+128GB版本,其ROM是UFS3.1规格。但考虑到选择Pro版本机型的用户应该不太会选择这个入门版本,加上UFS3.1也性能出色,所以倒也无伤大雅。

至于标准版K60,我们愿意将它称之为Redmi史上最强“标准版”。开篇我们就说了,Redmi把K60标准版活生生定义成了往年“Pro”的样子,所以它也的确能够自信地被称之为Redmi史上最强的“标准版”。毕竟,很多友商还在把第一代骁龙8+当绝对主力的时候,Redmi已经把它当“先锋官”了,而官方跑出的112万分安兔兔成绩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Redmi K60E,这里也不另起篇章了。反正把天玑8200这种“2023年的网红性能金刚”当作“青春版”来用,除了Redmi也没谁了。安兔兔91万分,配合“狂暴引擎”能够各种热门游戏长时间稳帧运行,这无论对于什么人群,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火力全开“狂暴游戏机”

 

“狂暴引擎”的引入,是Redmi给K60系列用户准备的一个新年礼物。在Redmi K50至尊上备受好评的“狂暴调校”,更进一步就是今天的“狂暴引擎”。它的作用,是开放游戏的全局120Hz状态,全场景不锁帧,还用户帧率自由。我们在测试K60 Pro时发现吗,“狂暴引擎”可以让《原神》《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手游》等TOP游戏不仅延续不降分辨率的充分性能释放,还升级了更为激进的屏幕亮度策略,终结游戏畅玩中亮度陡降的痛点。

 

另外,FEAS 2.2自研智能稳帧技术也有相应升级,主流游戏全面覆盖,游戏场景适配大满贯。它能智能预测当前性能需求,逐帧动态调整性能与功耗,实现帧率、功耗双向兼顾。比如《原神》须弥城180分钟超耐久跑图,全程平均帧率60.02FPS,屏幕亮度稳300nit。全程不锁帧率,不降分辨率,屏幕不降亮度,所谓好调校才敢放开测,就是Redmi的这份自信。

 

在K60系列对于游戏支持的其他方面,还有如下软性调校支持:

 

Host Touch Engine——120Hz刷新率+480Hz触控采样率,带来从眼到手的顺滑体验;

10倍超分触控——屏幕触控分区提升至屏幕分辨率10倍,滑动丝滑,微操细腻,让每一个本该精准释放的技能,不再差之毫厘;

 

超快触控响应——最快响应速度50ms,升级智能滤波算法,分动作场景智能匹配触控算法,让滑动、微操都能按照意图得到最快速响应;

 

全新防误触算法——引入时域、空域、动作类型等多维度智能判断,防误触比例提升20%;

当然,要让K60系列全程保持“狂暴游戏机”状态,散热方面的考虑是不能忽略的。Redmi K60 Pro配备豪华散热系统,以5000平方毫米超大VC为核心,配合6处总共17层高导热石墨及铜箔,形成覆盖所有发热区域的高功率立体散热系统。

 

这次VC散热板的面积为Redmi史上最大,即便是与竞品横向比较,也属于巅峰级的存在。这种第二代不锈钢冲压VC,不仅能减重20%,还实现了更强均热能力。工作尤其是满负载状态下,VC热区与冷区控制在2摄氏度温差,高于行业标准60%(行业VC标准温差5摄氏度,温差越小,代表均热能力越强)。同时,高功率石墨导热系数提升至1500w/mk,相比上代提升15%。对于温度传感器,小米系的机型从来不吝啬,K60 Pro机身内共分布10个温度传感器,精准温控,多场景提供更出色温控体验。

值得肯定的是,标准版K60也基本保持了Pro版的这套“5000平方毫米超大VC”散热方案,为第一代骁龙8+提供冷静支持。配备天玑8200平台的K60E,也很舍得地用了3750平方毫米VC板作为散热方案的核心,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它与之前K50系列的散热组件应该同出一脉,那也让人放心。

 

对了,这次K60系列还有一款配套的“冰感散热保护壳”,镂空设计配合战翼设计,自带机甲电竞感,内填充高焓值低相变温度材料,利用相变过程吸热放热。在2022年的时候,也有少数几款旗舰机配有这种壳,保护与散热效果都不错,外观也很潮。所以Redmi此举很好。

 

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它在手机高发热时能可感知地吸收热量,延缓手机温升。而在环境出于低温时相变放热,为下次吸热做好准备。按照官方数据,实测游戏1小时,对比裸机,相变阶段表面温度最大降低4C°,稳定阶段也能有降低2.5C°表现。它对于K60系列的游戏性能加成,是明显和有效的。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是网络稳定性。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包括喜欢追剧和刷抖音的用户)意识到网络稳定的重要性。K60和K60 Pro具备全场景手持天线架构,核心是360°环绕天线布置。在竖持场景,80%的天线布局在机身上半部分;横握场景,侧边配备全模天线架构,信号无短板。配合天线感知技术,自适应优化天线性能,智能匹配天线参数,主动驻留高性能发射天线,确保怎么握都能有稳定网络体验,游戏关键时刻不必担心被网络拖了后腿。

 

“电力拉满”的“鱼和熊掌兼得2.0”!

 

之前我们聊K50系列的时候,说到电池配置,给了一个提法“电力拉满,鱼和熊掌兼得”。当我们看到K60系列的电池配置,只能感叹一句:这次鱼和熊掌兼得更彻底了!

 

先简单下个定义:Redmi给K60和K60 Pro准备的有线充电方案,从参数上看,与K50系列无异,都是5500mAh配67W(标准版)和5000mAh配120W(Pro版)。但既然敢说“鱼和熊掌兼得2.0”,那自然是有新东西的,我们本章后面再说。

首先,120W高功率快充+5000mAh超大电池,K60 Pro不做快充功率和电池容量的二选一难题。因为120W快充的存在,它也必然采用小米自研澎湃P1充电芯片单电芯快充方案。原装充电器端输入20V/6A电压电流,分流为两路20V/3A电压电流,分别经两颗澎湃P1充电芯片4:1降压升流至5V/12A,最后再合流为一路5V/24A电压电流。

 

我们知道,单电芯方案空间利用率更高,才能在有限机身空间内容纳5000mAh容量大电池。Redmi K60 Pro在疾速模式仅需19分钟即可充满,恒温模式也差不多用21分钟充满。这个成绩与之前K50 Pro基本一致,本来也是同根而出。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的话,我们建议选择恒温模式充电。当然,相对于K50 Pro的8.48mm整机厚度,堆料更猛的K60 Pro的确要稍微厚一点。另外,Redmi K60 Pro随机附赠尺寸再次优化的GaN充电器,相比上代体积减小13%,,重量减轻17%。

 

至于标准版的K60以及K60E,是我们熟悉的67W快充方案,这是小米系机型里非常常见的配置,无论是效率还是安全性,都有优秀的口碑。只不过,还是因为堆料太猛,K60的机身厚度比K50的8.48mm略有增加,但很细微,K60E则继续保持了8.48mm厚度。它们采用的MMT极耳中置单电芯也非常成熟高效,基本上50分钟充满,成绩让人满意。

 

得益于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优秀能效表现,以及Redmi细致优化,K60 Pro在DOU模拟续航测试时成绩高达1.35天。更具体地说,整个Redmi K60系列在全系配备2K屏前提下,实现了对公认续航优秀的iPhone 14 Pro Max的全面超越(Redmi K60的DOU 1.45天,Redmi K60E的DOU 1.38天)。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K60系列终于有了无线充电模块。要知道,这应该是Redmi K产品序列乃至整个Redmi品牌第一次配上无线充电模块的机型。30W的功率,不算最高,但也还算不错。不知道各位发现一个关键词没有,“K60系列”。是的,严格来说,除了K60E,另外两款K60系列机型都有30W无线充电模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卢伟冰这次真“狠”,不玩则以,要玩就玩大的。按照Redmi的说法,K60系列是要在2023年实现无线充电大众化普及的任务。

秉承Redmi一贯良心定价和出色的细节体验优化,随机购买更加优惠。业界首发高功率全集成定制无线充电芯片,一颗芯片搞定全部无线充电功能,产品一致性更高、体积更小,PCB布板面积降低40%,产品直径小至87.3mm,厚度18.65mm,重量轻至70g,携带轻巧无压力。这个无线充电器充电器采用卧式设计,表面织物覆盖,轻薄透气,不会划伤手机。内置散热风扇和独立风道设计,风扇转速支持智能调节。兼容Qi协议无线充电设备,具备完善的过压保护/过温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异物检测/静电保护,充电使用更安心。

 

不忘初心 选择“中国顶级屏”

 

“坚持选择更好的屏幕”,这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Redmi这些年的一种坚持,而这种坚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如今,Redmi(包括整个小米体系)则在这个坚持上,越来越多地加入我们中国化的选择。

 

这次,Redmi K60系列全系都选择了2K柔性直屏,其中K60和K60 Pro选择的华星光学顶级类钻石排列柔性直屏,堪称当前的国货极品。按Redmi的话说:“在K60系列上,我们不仅想要顶级素质的2K屏,更想要这块好屏源自中国造。”因此,Redmi与华星光电一起,联合定义、联合研发、联合调校,经历超过700天的研发和上万片屏幕调试,终于造就了这块更高端的2K中国屏。

这块6.67英寸的柔性直屏采用首发的华星光电全新C6发光材料,发光效率比上代提升14%,面板功耗优化10%。屏幕局部峰值亮度1400nits。有害蓝光占比进一步降低至4.7%。超窄屏幕黑边柔性直屏搭配COP封装工艺,屏幕下黑边压缩至2.42mm,整机设计的一体性和高级感更加突出。

 

与之前K50的2K屏一样,K60系列的屏幕分辨率3200×1440像素,像素密度高达526PPI。类钻排列显示更细腻。小型化像素设计是一个不错的方案,相比FHD面板,单Pixel电路面积缩小68%,电路金属走线最小尺寸1.5μm,仅为发丝直径1/10,挑战工艺及管控极限,也显示了国产屏目前的极高水平。这块屏幕的色深12bit,即R/G/B三通道分别支持2^12=4096级色彩显示,共687.19亿色彩。

 

按照Redmi的规矩,屏幕出厂前经过逐片调校。K60 Pro的屏幕色准达到JNCD≈0.24,DeltaE≈0.29水准,K60也达到JNCD≈0.25,DeltaE≈0.30的水准。

 

其他方面,这块屏幕组件具备自研视觉引擎、真彩显示(实现在不同光环境下还原统一的“纸白”视觉感受)、1920Hz高频PWM调光等特性,并获得SGS低视觉疲劳认证。当然,还是按照Redmi的习惯,前后双光感+万级调光是不可遗漏的,K60系列拥有前后双光感实现360°环境光感知,配合16000级细腻亮度调节,在环境照度变化时提供更自然顺滑的屏幕亮度调节。

 

这里还必须提到Al大师画质引擎,它的超分辨率增强、Al智能场景优化、视频画质增强等功能,让K60系列的视频与图片回放观感进一步提升,也算是不浪费这块好中国好屏。

 

另外,K60E同样配备2K屏,但这是一块三星E4 2K OLED直屏,整体感观与之前K50系列差不多。屏幕峰值亮度1200nit,支持原色屏、真彩显示、16000级调光,P3色域,还具备HDR10+、DolbyVision等特性。表面覆盖康宁大猩猩Victus玻璃,为屏幕提供可靠防护。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K60和K60 Pro因为使用了同款屏幕方案,所以这次也都使用了同款屏下光学指纹方案。上一次有屏下指纹方案的,还是K30系列时代(K30 Pro)。K60系列这套屏下指纹识别,全链路解锁速度优化,亮屏解锁时间最快仅200ms。智能解锁光斑优化,暗光解锁主动缩小,避免刺眼及误触。支持屏幕指纹心率检测(功能入口:小米运动健康-心率-手机测量心律)。不过,K60E还是继续使用的侧边物理指纹方案。

 

“追逐一切的加速度”

 

这个章节的标题,若是在别的机型测评里,应该是聊运算配置的,但这里,咱们用来聊K60系列的设计语言。用官方的话说,Redmi K60系列采用速度与秩序延伸结合的极速美学设计,CNC加工利落中框搭配金属相机DECO棱线,速度感贯穿始终。按照我们的理解,设计语言与CMF协调一致,多彩版本则注入了新鲜活力。

 

尤其是K60 Pro,在配备5000mAh大电池、120W神仙秒充、30W无线充电的完善续航套餐前提下,仍实现了8.59mm纤薄机身厚度。大弧度电池背盖为内部留足空间的同时,还将侧边框压缩到了3.67mm的水平,整机更显纤薄锐利。

在配色方面,K60和K60 Pro各有四款配色,其中“幽芒”“晴雪”“墨羽”三款配色均由AG玻璃为主——准确说,K60E也拥有且只拥有这三款配色。这三款配色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墨羽”,它在玻璃后盖的基础上,还用经典黑色大底点缀速度感凯夫拉纹理,让疾速力量感由澎湃外显转为低调内隐,沉稳和张扬这对矛盾体被有序结合,也符合“速度感”的思路。“晴雪”则是永恒经典的陶瓷白质感,搭配银色相机DECO与中框,科技感与颜值同在;“幽芒”兼具清新与时尚的薄荷绿,符合K系列年轻消费者动感朝气和青春新力量。“墨羽”和“幽芒”在之前K50系列上也出现过,但两代作品呈现的实际感观,因为设计语言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化学反应。只能说,K60系列做出了符合2023年审美的选择。

 

除了三种玻璃材质的配色,K60和K60 Pro也都有一种独属于自己的个性美学与人文感观契合的配色版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K60 Pro冠军版。既然叫“冠军版”,那肯定是充分地把“速度”这个关键词表现得很外露。Redmi选择以充满速度感及能量感的设计作为整套CMF设计核心,能量感从高亮速度线延伸至相机DECO棱线。多材质拼接,皮革表面压纹车缝线,模拟跑车内饰,搭配凯夫拉纹理,以及作为点睛之笔的全新设计K系列专属冠军标,速度氛围直接拉满。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冠军版”配色的K60 Pro其实就是Redmi为大众带来的“电竞版”,与前代K50电竞版相比,“速度与激情”的氛围丝毫不落下风,有明显的代系传承味道。

 

而标准版K60的独创配色,则是“晴蓝”,一款素皮材质后盖的作品。实际上,它也是Redmi首款采用素皮材质的机型。Redmi为自己的第一款素皮材质作品选择了类汽车内饰的皮质感与缝线设计,以中性的蓝紫色调呈现,硬朗线条与舒适手感,刚柔并济。素皮本身采用玻璃纤维基板,厚度有效减薄,几乎与玻璃版本机身厚度相当(厚度比玻璃版本厚了0.2mm,依旧控制在“8mm机型”的范畴之内,考虑到标准版K60也是不遗余力地堆料,那个指标值得肯定)。

 

基本上,包括K60E在内,三款K60系列机型都拥有“8mm标准范围”的机身厚度,也都有着差不多200g左右的机身重量。这两个参数,在目前看来,是大众乐于和便于接受的结果。Redmi的设计团队,在满足整机性能要求的同时,做到这一点,已经算出色完成任务了。

 

影像再升级

 

之前我们聊K50系列的时候说过,它在影像配置方面则比前代产品有了明显的“跨越式进化”,值得赞赏。那么,这个“跨越式”在K60系列上继续发挥,尤其是K60 Pro。K60Pro后置5000万像素超清三摄影像系统,配合小米影像大脑2.0系统级架构优化,打造快、稳、狠的快照体验。

 

IMX800传感器尺寸为1/1.49英寸,单像素尺寸1μm,支持Quad Bayer四像素合一获得等效2.0μm大融合像素,暗光拍摄表现大幅提升。实际上,这颗冗余式设计大底传感器,最近表现很火热,在友商的新晋旗舰里,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对比同镜组设计的IMX766,IMX800在视频拍摄场景能利用冗余传感器面积捕捉到更多信息。同时,IMX800还拥有更大FWC(满阱容量),在逆光和大光比场景,高光收敛能力更加出色。

 

RedmiK60 Pro的主摄IMX800还配备OIS光学防抖+EIS电子防抖双重稳定保障。无论是想要在暗光环境利用OIS延长安全快门时间,获得更纯净照片,还是在视频场景利用EIS获得更稳定画面,双重防抖都能让你得心应手,想拍就拍。

在影像模组上,标准版K60采用的是6400万像素主摄,另外两支镜头与Pro版一样,800万像素广角和200万像素微距,同样具备主摄OIS防抖。K60E则是4800万像素主摄,是一套我们熟悉的方案,也带OIS防抖。

 

小米影像大脑升级到2.0版本,它是整个影像系统的算法中枢,基于强大的运行效率和拓展能力,深度协调软硬件资源,利用并行运算管线来大幅提升拍照速度。同时生态引擎也得到了升级,第三方相机可以更好地接入和使用手机本身拍照录像功能。从小米12系列到Redmi的Note 12 Pro系列,小米影像大脑都是支持它们拍照更加优秀的软件核心,作为迄今最好的小米影像技术矩阵,小米影像大脑2.0的确能让K60系列获得更好的表现。

 

另外,端到端P3色彩管理也必须要谈。从拍照信息捕捉到屏幕回放,K60 Pro实现了端到端的P3色域支持。相比于sRGB色域,P3色域具备更丰富的色彩记录能力,有助于实现更真实的色彩还原,大大改善了“sRGB色域图片在高饱和度场景中容易丢失纹理细节”的问题。

其他方面,2×2 OCL全像素全向对焦、万物追焦2.0、快拍相机、胶片相机等模组加持(共支持七款胶片效果,让用户拥有更个性化的影像表达,其中KG200有明快的影调与层次,色彩艳丽,适合暖色场景记录,有充分的辨识度和氛围感;C-50D是日光型电影卷,蓝色泛青,高光泛红,具有微微的撞色感),也让K60 Pro(包括K60)的影像玩法如虎添翼。

 

视频拍摄方面,4K超感光夜景视频、人像超清模式、实时文本提取、萌拍4.0(Mimoji全身模式和动漫滤镜)等,也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视频超夜模式,添加4K@24FPS规格支持,暗光环境也能捕捉到超清画面。

 

有意思的是前置影像方面,K60E继续使用之前K50系列那套2000万像素的超清前置镜头,而K60和K60 Pro则选择的是1600万像素镜头。这个到也没多少成本和效果上的差异,主要还是基于屏幕选择的不同,而实现的不同考虑。

 

保持一贯旗舰风范的细节考虑

 

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得到了99分,Redmi不想有差1分的遗憾。在其他细节方面,K60系列比之前K50系列更加“用力”,目标是做到物尽其责,物尽其用。

 

K60系列除了具备Wi-Fi增强版模块之外,Wi-Fi采用独立双天线设计,双2.4G天线+双5G独立天线,5G Wi-Fi性能大幅提升,各向信号均衡无死角。5GWi-Fi穿墙能力提升,弱网环境下,连接性能更强。

 

NFC模块是多功能NFC3.0版本,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校园卡、交通卡等模式。双通道蓝牙也继续保留,双路蓝牙天线同时收发,功耗更低,连接距离更远,速率更快。

其他方面,1012+1216立体双扬是K60系列包括K60E在内均备,它们也都支持Hi-Res、Hi-ResWireless双金标认证和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之前K50系列就是配备这套高品质立体双扬声器系统。严格来说,这不算什么“惊喜”,因为大众都知道Redmi会这么做,毕竟是自家旗舰产品序列。按之前Redmi的话说,K50系列的双扬声器“能让双耳感受声音的震撼包裹感”,那么机身尺寸和腔体构造更加优化的K60系列,自然也不会丢分。

 

至于Al智能录音1.0、空间音频3.0、蓝牙助听器ASHA协议等也都具备。红外遥控模块这种“祖传技艺”肯定是不会丢的。K60 Pro的大尺寸0809X轴线性马达也让人印象深刻。

 

系统方面,还是最新的MIUI 14,对于它,我们甚至之前做过专题报道。MIUI 14的剃刀计划坚持最小可用原则,开机启动项精简,系统固件精简,预装应用精简,臃肿功能精简……的确能保证“干净清爽”。全方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打造“固件最小、占用内存最小、不可卸载应用最少”的超纯净系统,让手机轻装上阵,运行无负担,体验更流畅。其他细节上,光子引擎、小米妙享升级、米家智能联动简化、家人服务升级、个性化桌面等等,我们之前也都做过详细报道。总之,我们对MIUI 14的评价是“又丰富又简便,又清爽又全面”,这是近几年MIUI系统的巅峰作品。对了,K60E还是预装的MIUI 13,后续应该会升级。

 

EF点评:

 

一句话先总结:Redmi这次是准备把K60系列的三款产品都做到其对应价位里的“性能之王”,标准版和Pro版甚至双双实现了“16GB+512GB的奢侈”,也是豪气。但无论是“性能美学”还是“通勤游侠”的概念,友商也都在为止努力,所以,Redmi从一开始就压力很大。这也可以理解为卢伟冰“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源动力。好在,成品没有让人失望。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分析,“青春版”的K60E活生生凭借天玑8200干成了“青春狂暴版”。天玑8200平台虽然并非天玑的最强作品,但和2022年的天玑8100一样,大概率会成为年度话题级的作品,它的全面和实在,甚至超过天玑8100。Redmi这次选择为K60系列的“门槛作品”如此堆料,除了其品牌基因使然,也能感受到2023年的市场竞争会何如激烈。厂商年年回头看,都发现自己曾经站的位置,都是最舒适的位置,如今的激烈又不得不坦然面对。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的确是好事。

 

也许多多少少有点“好饭不怕迟”的傲娇,或者有些“压轴的范儿”,Redmi这次隐隐约约给K60系列营造了一种“不急”的姿态。它依旧有着足够的产品受众宽度和深度,所谓“款款都狠”也继续保持。但有意思的是,从序列排位的角度来看,“电竞版”这次并没有提前布局,因为K60 Pro足够以“超大杯”身份来作为年度系列机型的候选。每年Redmi都善于观察市场和自我调控,越来越溜,越来越狠,比小米也不遑多让。

 

综合来看,除了榨干运算平台潜力的“传统技能”,Redmi给K60系列准备了高分柔性直屏(这在K50时代收获了最多的好评,K50标准版那块2K三星柔性直屏在整个2022年都有非常强的诱惑力)和符合2023年旗舰标准的超大运存组合,甚至连米粉们千呼万唤的无线闪充也开创性地安排在了K系列这当家作品之上,再一次诠释了“狠起来自己老大都不放过”的Redmi风格。很显然,这几年的成长,Redmi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不仅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包括产品风格和品质),更构成了属于自己的用户文化。至于购买推荐,三款K60系列机型都能满足其预算目标人群的需求,如果预算不是特别紧张,无论选哪款,都建议买512GB ROM的版本,绝对有必要。

 

还是那句话,每一代Redmi的K字头旗舰都拥有全面无短板的姿态,配得上“水桶机”。不过,从供应链的大环境来看,不遗余力的结果,让成本也拉高不少。当然,Redmi还是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继续保证“要堆料,更要性价比”的结果——相对于“K50宇宙”,“K60宇宙”的任务是让2022年的“性价比3.0”概念于2023年继续发挥影响力。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